(2.1.2)--《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功.pdf

(2.1.2)--《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功.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课程论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功能和

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能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既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帮

助学生掌握运用工具为根本目的的“工具学

科”,又是一门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人格个性

有着广发而深刻影响的人文学科。

•语文课程的主要特性

——工具性

——人文性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工具性

•语文课程”工具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叶圣陶和张志公

•(1)叶圣陶的“工具说”

——1942年叶圣陶首次提出“工具说”。“‘国文’可要培

养学生使用‘国文’这一工具的能力。”

——1963年,“语文教学与目的”大讨论中,再次提出“语

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

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与交流思想的工具。”

——1978年教育拨乱反正,叶圣陶再次声明“语文是工具,

自然科学方面的天文、地理、生物、数、理、化,社会科学

方面的文、史、哲、经,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

•(2)张志公的“工具说”

•——1963年张志公提出,语文教学是训练学生运用

字、词、句、篇、章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所表

达的思想的能力。

•(二)人文性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所

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即人文性。

•(二)人文性

•人文的内涵:

•(1)中国。与“天文”相对,泛指礼教文化。

•(2)外国。一指人文学科,最初的含义是“人性、

教养”,一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同维护封建统治的宗

教神学体系对立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和人道主义,提倡

个性解放。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

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

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含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语文就是要让学生好好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培养言

语能力,又要从理解运用语言入手去把握语言负载的

文化知识、人文性内涵。

第二节语文课程的功

•一、语文课程的基础功能

•1.学习基础功能。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语言表

情达意的方法与规则,领悟把握由语言所表达和传递

的信息,完成语文能力的提升。

•2.精神奠基功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二、语文课程的文化功能

•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扬上,培养学生的

民族情感,汲取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强烈的文化向心

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目标分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突出

了语文课程培养语文素养的主题,有利于优化语文课

程结构,合理配置语文课程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价体

系。

•一、语文知识和能力目标

•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是三维目标中的基础目

标。

•二、语文过程和方法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涉及的“过程与方法”维

度有“默读、略读、浏览、体味、推敲、合作”等方

法方面的要求,有“扩大阅读范围、共同探讨、通过

自己思考、观察生活、注重写作过程中收集资料”等

过程方面的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实施标准(实验)》总目标中,

“过程与方法”维度主要有“积累整合、感受鉴赏、

思考领悟”规定。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际上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

维度

•1.情感指学习热情、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2.态度指学习态度、学习责任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

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

•3.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恶寒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

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以及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

,强调从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文档评论(0)

屠宰时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持证人

多年从事企业管理,主要生产、工程、安全管理工作。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9月21日上传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二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