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docxVIP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Arabic1

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总分

评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捷 B.天下归仁焉称赞、称许

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D.常于几成而败之接近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B.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C.若火之始然 D.致知在格物

3.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A.任重而道远 B.入而不仁

C.死而不亡者寿 D.聚族而谋之

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A.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B.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C.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D.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将《论语》《大学》《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B.孟子名轲,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C.老子名聃,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与庄子并称“老庄”。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D.墨子名翟,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是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道家并称“显学”。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活》是由19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作。它以生活的真实为基础,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为出发点,反映了官场、监狱、法庭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B.《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作家狄更斯的名作,他特别注意描写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全书融入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

C.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作家,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于1954年凭借《老人与海》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小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

D.《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小说讲述了在虚构城镇“马孔多”里布恩迪亚家族的百年历史,借此展现了拉丁美洲人民几个世纪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文字发生之初是“结绳记事”,需要结绳来记事是为了在空间和时间中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阻碍。我们不能当面讲话,才需要找一些东西来代话。在广西的瑶山里,部落有急,就派了人送一枚铜钱到别的部落里去,对方接到了这记号,立刻派人来救。这是“文字”,一种双方约好代表一种意义的记号。如果是面对面可以直接说话时,这种被预先约好的意义所拘束的记号,不但多余,而且有时会词不达意引起误会的。

②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③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且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④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⑤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取文字呢?

(取材于《乡土中国·文字下乡》)

材料二:

①在一个乡土社会中生活的人所需记忆的范围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是不同的。乡土是一个生活很安定的社会。我已说过,向泥土讨生活的人是不能老是移动的。在一个地方的就在这地方生长下去,一直到死。极端的乡土社会是老子所理想的社会,“鸡犬相闻,不相往来。”不但个人不常抛井离乡,而且每个人住的地方常是他的父母之邦。

②历世不移的结果,人不但在熟人中长大。而且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考试题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考试题精选,只为考试而准备!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