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3

《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自然地理学

英文名称:physicalgeography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大一年级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自然地理学》主要介绍:(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壳及其运动;(二)气候及气候资源、水文及水资源、地貌及地貌灾害与防治;(三)植物及植物资源、动物及动物资源、土壤及土壤资源等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点,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课程性质:《自然地理学》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习城市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规划学等学科的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1、本课程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形成地球表层环境的整体观念,了解与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和形成原因机制。2、树立区域相互联系、圈层相互作用、人地相互协调的观念,学会利用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分析与解决生活与工作中遇到的地理学问题,学会欣赏地貌与山水景观,学会分析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背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章)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

目的与要求

了解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了解自然地理学的性质及学科分类。

教学内容

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

第1节自然地理学性质、研究对象、性质

第2节自然地理学于地球表层系统

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

第1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2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

第1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及其特征

第2节地球表层系统功能和地表主要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形状、大小、圈层结构及表面形态结构特征,掌握地球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

思考与实践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地球表层环境规律特征以及中国所处位置与其自身的环境特征规律。

2、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

授课目标:

1、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尊重规律,适应规律,利用规律的意识。

2、增强学生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并了解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熟悉并了解典型构造地貌。

(二)教学内容

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与轮廓

第1节岩石圈的组成

第2节岩石圈的结构与运动、固体地球的结构与轮廓

第3节构造运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并掌握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

(三)思考与实践

实验一矿物、岩石识别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幻灯片、电视录像片、投影)、分组讨论、教学实验,课堂提问、课外作业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课程思政设计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并了解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熟悉并了解气候分异规律。

(二)教学内容

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

第1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

第2节大气运动、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

第3节气候分异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全球气温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形成机理。

(三)思考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地球表层大气与气候规律特征。

2、中国大气环境面临的挑战

授课目标:

1、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尊重规律,适应规律,利用规律的意识。

2、增强学生对于大气环境保护认识的重要性。

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并了解水圈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2.熟悉并了解水量平衡规律。

(二)教学内容

第六章水圈与水量平衡

第1节水圈的组成、结构与演化

第2节水的运动

第3节水量平衡、水圈与人类

第4节水文相关实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国大陆的经度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

(三)思考与实践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之以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与手段。

(五)课程思政设计

课程思政点:

1、地球表层水圈规律特征。

2、中国水资源面临的挑战

授课目标:

1、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世界,尊重规律,适应规律,利用规律的意识。

2、播放水资源警示片增强学生对于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

(一)目的与要求

1.熟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