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含答案(夺分金卷).pdfVIP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含答案(夺分金卷).pdf

  1. 1、本文档共1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言语理解与表达题库

第一部分单选题2(00题)

1、这曲不迷人人自迷,不醉人人自醉,韵如______,境似高山流水,

听得你犹如肺腑里注入一汪纯美甘泉,余韵回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余音绕梁

B、阳春白雪

C、冬去春来

D、如痴如醉

【答案】:答案:B

解析:文段描述的是一首高雅的曲给人的一种很美的听觉感受,A项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

深长,耐人寻味,不符合语境,且与“韵如”搭配不当,排除;B项

“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对应后文“境似高山流

水”,用在这里形容曲的高雅不凡,当选;C项“冬去春来”原意指

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现指坏的事情过去了,好的事情来临了,不符

合语境,排除;D项“如痴如醉”意思是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不

符合语境,排除。故选瓦

2、梅兰芳不像绝大多数因媒体包装而走红的明星那样瞬间就被人们忘

却。他并不是因《一缕麻》、《牢狱鸳鸯》之类的新编剧目获得观众

爱戴,而是由于在《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汾河湾》这些传

统戏的表演中,既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虽因大众媒体的鼓动,

经历过一段陈旧布新的喧嚣时光,终因回归传统风范而成为一代宗师。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o

A、梅兰芳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媒体英雄人物

B、梅兰芳的艺术之树长青,是因他有深厚的传统艺术积淀

C、梅兰芳的成功之路,就是我国经济的成功之路

D、梅兰芳是如何成京剧观众心目中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的

【答案】:答案:B

解析:材料首尾两句说的是梅兰芳被人们牢记、成一代宗师,中间

用“不是而是“引出原因:既能恪守规矩,又能超越前人。因

此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他成宗师的原因。A项是材料信息之一,但没抓

住重点;C项“经济的成功之路”无中生有;D项说的是过程,而材料主

要阐述的是原因。故选

3、目前,有许多正在装修的家庭缺乏家装常识和经验,自作主张,随

心所欲。而有些家装公司了经济利益更是推波助澜,对业主的要求

惟命是从。但装修后终究是住户自己居住,如果留下隐患,造成邻里

纠纷,出现质量事故,只能自食其果。

这段话的意思是()。

A、装修不能随心所欲,要注意质量

B、家装公司装饰不负责

C、正在装修的家庭缺乏家装常识

D、装饰后的房屋由住户自己居住

【答案】:答案:A

解析:这段话由装修家庭缺乏常识和经验造成的后果说明装修要注意

质量,故选A。

4、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基础,但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绝不是最优

的经济增长率,只有适度的储蓄增长率才容易带来较优的经济增长率。

对这段话正确理解的一项是()。

A、储蓄增长率与最优的经济增长率成反比

B、储蓄增长率应与经济增长率相等

C、储蓄的增长速度如果无限度地增长,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

D、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要求最优的经济增长率与之相适应

【答案】:答案:C

解析:从“但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率绝不是最优的经济增长率”可以

推断出最大限度的储蓄增长率对经济的发展是没有什么好处的。故选Co

5、从我国古代文献看,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稻”字出现,在《诗经》

中已有将黍、稻并提,春秋以前,因我国北方种稻量少,水稻被列为

五谷“禾、便、菽、麦、稻”;而至宋代,便因种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微传网络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遵化市龙源小区微传网络工作室
IP属地河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281MA09U3NC1M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