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2.3向量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
一、教学分析
向量的数乘运算,其实是加法运算的推广及简化,与加法、减法统称为向量的三大线性运算.
教学时从加法入手,引入数乘运算,充分展现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实数与向量的乘积,
仍然是一个向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特别是方向与已知向量是共线向量,进而引出共线向量
定理.共线向量定理是本章节中重要的内容,应用相当广泛,且容易出错.尤其是定理的前提条
件:向量a是非零向量.共线向量定理的应用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或平行等几何性质,且与后
续的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例,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以及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掌握共
线向量的充要条件。
2、过程与方法:
由几个向量的和得出向量数乘运算的含义,从特殊到一般,经历向量数乘概念的形成,探
究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体会实数与向量的乘积的含义及其几何意义,形成归纳、猜想与论证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实数与向量积的意义.2.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3.两个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及其
运用.
教学难点:对向量共线的等价条件的理解运用.
四、教学设想
(一)导入新课
思路1.前面两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向量加减法运算,这一节,我们将在加法运算基础上研究
相同向量和的简便计算及推广.在代数运算中,a+a+a=3a,故实数乘法可以看成是相同实数加
法的简便计算方法,那么相同向量的求和运算是否也有类似的简便计算.
思路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一秒钟的位移对应的向量为a,那么在同一方向上3秒钟的位
移对应的向量怎样表示?是3a吗?怎样用图形表示?由此展开新课.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已知非零向量a,试一试作出a+a+a和(-a)+(-a)+(-a).
②你能对你的探究结果作出解释,并说明它们的几何意义吗?
③引入向量数乘运算后,你能发现数乘向量与原向量之间的位置关系吗?怎样理解两向量平
行?与两直线平行有什么异同?
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知识并猜想结果,对于运算律的验证,点拨学生通过作图来进行.通过
学生的动手作图,让学生明确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及其几何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特别注意
0·a=0,而不是0·a=0.这个零向量是一个特殊的向量,它似乎很不起眼,但又处处存在,稍不注意
就会出错,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零向量与非零向量之间的关系.实数与向量可以求
积,但是不能进行加、减运算,比如λ+a,λ-a都无法进行.向量数乘运算的运算律与实数乘法的
运算律很相似,只是数乘运算的分配律有两种不同的形式:(λ+μ)a=λa+μa和λ(a+b)=λa+λb,数乘
运算的关键是等式两边向量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共线),实际上就是看
能否找出一个实数,使得这个实数乘以其中一个向量等于另一个向量.一定要切实理解两向量
1
共线的条件,它是证明几何中的三点共线和两直线平行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对问题①,学生通过作图1可发现,OC=OA+AB+BC=a+a+a.类似数的乘法,可把a+a+a记
作3a,即OC=3a.显然3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3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3倍,即|3a|=3|a|.
同样,由图1可知,
图1
PN=PQQMMN=(-a)+(-a)+(-a),
即(-a)+(-a)+(-a)=3(-a).显然3(-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3(-a)的长度是a的长度的3倍,这
样,3(-a)=-3a.
对问题②,上述过程推广后即为实数与向量的积.
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
向规定如下:
(1)|λa|=|λ||a|;
(2)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同;当λ0时,λa的方向与a的方向相反.
由(1)可知,λ=0时,λa=0.
根据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我们可以验证下面的运算律.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那么
(1)λ(μa)=(λμ)a;
(2)(λ+μ)a=λa+μa;
(3)λ(a+b)=λ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