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学设计第三章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2.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能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
(二)核心素养要求
1.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了解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经历连接电路的动手过程,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
3.能说出生活和生产中采用简单的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发展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电路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1.电现象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静电现象。了解生产生活中关于静电防止和利用的技术。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电现象主要是围绕几个概念展开的,即电荷、电流和电源。首先从最常见的摩擦起电展开,认识正、负电荷的概念。在认识电荷的基础上,课本通过演示莱顿瓶的故事,引入电流的概念,并借助“动手做”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需要获得连续的电流的方法,即电池。这一节是开启电学的第一扇门,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电荷、电流,为后面学习电路的规律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开始学习电学,之前对电学的理论知识几乎为零,对电的了解还是停留在生活中的关于电很危险、电很有用等知识,对电既充满好奇,又感到害怕,所以学生对电现象充满好奇心,探索的动力也很强。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
2.知道正、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电流的概念和方向。
4.知道电池的能量转化。
核心素养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物体带电的本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空手点灯,将日光灯靠近一个黑箱(里面有辉光球)完成空手点灯,最后展示辉光球之美。
问题: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电现象?
学生观察实验并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通过实验现象和美丽的辉光球,激发学生学习电现象的兴趣,引起学生对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的思考。
环节二:分组实验
感受摩擦起电:利用吸管和纸巾、丝绸和玻璃棒、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再将摩擦后的物体靠近装有泡沫屑、碎纸屑、塑料纸屑的盒子,观察现象。
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进行实验,了解和感受摩擦起电现象,并得出带电体的性质。
?
续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环节三:摩擦起电及静电现象
1.讲授带电体的性质,两种电荷的定义及摩擦起电的实质。
讲授带电体的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两种电荷的定义:
正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
负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
观看视频:原子的结构及摩擦起电的微观原因。
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探究活动1:隔空驱动。用手驱动放在支架上用毛皮摩擦过的水管,再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驱动水管。
现象:水管受手的力的作用转动,橡胶棒也能驱动水管,让水管与橡胶棒不接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探究活动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靠近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互相排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互相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互相排斥。
总结归纳: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2.讲授验电器的结构及原理,并演示它的使用方法。
例1将两只相同的气球在自己的头发上摩擦后,就可以让一只气球在另一只气球上方“跳舞”,如图所示。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从而使气球带上了电荷
B.若气球带负电,气球与一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该物体一定带正电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若气球带负电,则摩擦过程中气球失去了电子
学生思考记忆。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原子的结构和摩擦起电的实质。分析丝绸与玻璃棒、毛皮与橡胶棒的得失电子的情况。
请一名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演示实验,观察水管的运动情况。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验电器,了解它的结构,知道验电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学生答题。
讲解。
学生通过观看原子模型及摩擦起电的视频,直观地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学会判断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验并得出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了解验电器,知道验电器是利用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及时巩固静电知识,检验学习成果。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