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VIP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课件)——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中国历代王朝为巩固国家政权而向人民征课财物、调用劳动力的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的赋役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

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

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赋;

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

其它苛捐杂税

贡赋是土贡与军赋的合称。历代王朝规定臣民和藩属向君主进献的珍贵土特产品称作贡;赋原为军赋,即臣民向君主缴纳的军车、军马等军用物品,君主再给与回赏。夏商周三代分封制度下,受封者要向国君缴纳贡赋,这是赋税制度的雏形。

(一)先秦时期

1.西周的贡赋制度

前686年,齐国“相地而衰征”

前594年,鲁国“初税亩”

私田

公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私田

秦朝:极重

汉朝:口赋(7—14)、算赋(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田赋较轻而人头税较重)

更卒:在本郡或本县,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以及运输粮食等;一个月

正卒:郡国和京城服兵役;两年

戍卒:边塞屯戍;一年

西汉实行编户制度。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主要是自耕农),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财产多少承担国家的田赋(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役制度正式形成

秦朝:税率极高,地产三分之二

汉朝:休养生息、税率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

汉朝对车船征税,对商人和高利货者征收算钱,对财产总额征收“税民资”,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人头税(口赋户赋、算赋)

徭役

(二)秦汉时期

田赋

财产税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公曰: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是岁,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公元196年,曹操在许昌招募农民屯田。当时正值战乱时期,人民流亡,留下大量无主荒地。屯田农民不服兵役和劳役,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向国家缴纳田租。

公元204年,曹操颁行租调制。规定百姓每亩田地向国家缴纳粟四升,称田赋;每户出绢二匹,绵二斤,称为户调。其他税收项目一律罢止。废除了两汉以来按人头征收的算赋、口赋。豪强地主也必须土地亩数纳田租、出户调,不准让百姓出租赋,

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

(四)隋唐时期

1.演变情况:隋(租调役)—→唐前期(租庸调制)—→唐后期(两税法)

2.隋:租调役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受田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户税)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50岁以上的男子,可以交纳一定数量的绢,以代替徭役,以庸代役的办法开始在部分受田农民中推行

3.唐前期:租庸调制

(1)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

(2)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租是田赋,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交纳定量的谷物;调为户调,是财产税,交纳定量的绢或布;庸是纳绢代役,服徭役期间,可缴纳一定的绢、布来代徭役,且不再有年龄的限制

4.唐后期:两税法

(1)内容: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人无丁中。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2)影响:这是我国封建税制的重大变化,征收标准由人头税为主转为财产税为主,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制有所松弛;征收时间由不定时趋于定时,形式由劳役地租为主转为实物为主

(五)宋元时期

1.宋朝

(1)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2)除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

(3)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2.元朝

(1)租庸调(北方)、两税法(南方),在北方叫丁税、地税,在南方叫夏税、秋粮

(2)增设“科差”(代徭役),按户之上下征收丝和银两

(六)明清时期

1.明初

(1)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所征主要是米麦实物

(2)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2.明后期:一条鞭法

(1)背景:明朝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与白银流通量增加

(2)内容:

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银征收;征收标准改为由丁、田共同承担;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3)意义:

增加财政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利于防止豪强官僚隐田逃税,一定程度抑制土地兼并;

减轻农民负担,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

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赋役合并,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促使货币地租的产生和部分农产品商品化;

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削弱,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清前期:摊丁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