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2张PPT).pptxVIP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共22张PPT).ppt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8.10中国的法治与教化

重点知识:1.中国古代的法律与教化: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形成及德治与法治之争、汉代以后的礼法结合、宋代的基层教化、明清乡约与法律的合流。2.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成就、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的法治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

时代法律教化礼法关系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自主梳理,基础检测

时代法律教化礼法关系夏商西周禹刑、汤刑、九刑夏商:重刑轻德;西周:礼乐制度,敬天保民春秋战国成文法诞生,法家思想盛行礼崩乐坏;儒家德治思想秦秦律,严刑峻法焚书坑儒汉九章律;二年律令独尊儒术魏晋以经注律,律令儒家化三教合一,儒学受到挑战唐唐律疏议,中华法系确立大唐开元礼,封建礼仪之大成宋宋刑统,天圣令理学广泛传播,向基层渗透元司法实践中援引唐律明大明律,律例合编太祖六谕清大清律例圣谕十六条,圣谕广训礼法并存礼法对立礼法结合约律融合约为律用

中国青铜时代的法律,注重法以“刑”为核心的同时,“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大夫、士、庶民成一道德团体”,制度和礼皆是道德之器械。这种纳法律于道德的传统,流衍于后世。——梁治平《中华文明读本·法律体系篇》夏商周时代的中国法律重刑法;与血缘政治相结合;强调法律是道德的补充。思考:先秦时期的法律的特点,及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探究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2019·海南高考)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材料“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意思是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意思是富贵如不以道义得之,则没有价值,由此可知,孔子重视社会道德的作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

2.(2020·山东高考)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孟子认为有了“礼义”能稳定社会的上下秩序,韩非子认为“义”能够维护君臣之间秩序,由此可知他们都认为“义”能够起到稳定秩序,维护等级的作用,故选D项;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尚未形成,所以他们所说的“义”不是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排除A项;他们所说的“义”是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而不是道德修养的衡量标准,排除B项;“义”不仅仅用来规范统治阶层行为,也涉及到被统治阶层,排除C项。D

3.(2022·山东高考)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

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说明法家主张用法治来治理国家;“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说明法家主张君臣需要用礼仪来教育百姓,不然则不详。上述材料观点体现法家用法制来治理国家,用礼节来教育百姓的思想特点,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敬天,排除B项;德是内在的道德情感,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材料强调的是法和礼,排除C项;法家主张是以法治为主,同时存礼,排除D项。故选A项。A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①形成以律为本、律令结合的法律体系②法律内容不仅涉及刑事,还包括了行政、土地、财经等方面内容③具有鲜明的捍卫君主专制、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色彩探究二:秦汉时期法律制定有何特点

材料董仲舒搜集整理了232个案例,将当时的法律抛在一边,直接用《春秋》的经义定罪量刑,编成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汉宣帝下诏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与孔子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等观点相一致。当时的司法官吏首先用儒家经典去分析案情,再用儒家经义去解释法律、断案量刑,这被称为“春秋决狱”。探究三:历史解释——汉代法律制度的特点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春秋决狱”体现的法制特点,并简析其影响。特点:引礼入法,礼法结合。影响:利于克服严刑峻法的弊端;利于扩大儒学影响,维护统一。但将道德凌驾于法律之上,削弱了法律的权威性。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