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绿地系统建设对策-基于城市生态问题(2005-).docxVIP

湖南绿地系统建设对策-基于城市生态问题(2005-).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湖南绿地系统建设对策

基于城市生态问题(2005~)

?

??

?

?

?

?

?

?

?

???

?

?

?

?

?

城市是人口最集中、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是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的生存空间。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经济持续增长、贫困人口减少和生活水平提高,但与此同时,城市生态承载力面临巨大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凸显。世界观察研究所研究报告表明,城市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但城市排放的CO2却占排放总量的78%,城市人口消耗全球生活用水总量的60%,工业木材总量的76%,城市使用着全球75%的资源,贡献了全球3/4的污染物。

一湖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湖南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2005~2014年,湖南城镇化率由37%上升到47.96%,每年平均提高1.22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人口快速向城镇集中,经济社会活动复杂性加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长,拥挤度增加。[1]2014年湖南城市建成区平均人口密度达691.51人/平方公里,较全国平均水平高12.36%。[2]人口的迅速聚集,使城市的容量负荷加大。研究表明,按照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湖南适度人口容量为4100万人,临界人口容量为8500万人,而截至2015年底,湖南现有常住人口达到6783万人,同时根据预测,到2030年湖南人口总量将达到7500万人的峰值,生态系统的负荷日趋严重。同时,城市发展带来对自然生态系统强烈的人为干预及生态保护前置介入的弱化,造成对城市大气、水、植被、土壤等生态子系统破坏的加剧,导致城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湖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水、土壤环境污染仍然严重

在推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湖南的丘陵和湖泊众多的自然生态优势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山体、丘陵、湖塘被开发成水泥森林,形成一道道建筑屏障,影响了近地面大气流动,改变了空气的垂直结构和大气组成,城市热岛、城市风、逆温等不利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频发。另外,全省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从2005年的311万辆增加到2012年的826万辆,交通污染排放的NOx由14.3%增加到28.7%。机动车污染在呈现局部性特点的同时,又凸显了连续性和累积性,再加上城市路网不完善,断头路较多,交通高峰拥堵时处于怠速状况下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多;能源结构仍以燃煤为主,占60.8%,尽管工业污染治理强度和水平大大提高,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城市建设强度大,建设过程中管理粗放、施工期长导致施工扬尘污染贡献率达9.48%。湖南大气污染表现为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污染并存,生产与生活、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颗粒物超标,雾霾频发,大气热岛效应明显,年均热岛强度超过1度,极端热岛强度超过4度,大气污染形势无明显好转,长株潭城市群中度以上污染天气仍占较大比例。流经城市的水域黑臭水体增多,多数饮用水水源水质达不到Ⅱ类标准,部分甚至达不到Ⅲ类水质。全省污染耕地面积4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3%。

(二)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降

随着原生态林地系统的减少,植物种群发生巨大变化,原生物种逐渐消失,生物系统结构趋于简单。城市湿地不断减少,绿地和林地之间缺乏有效的连接,“孤岛化”的生态空间造成其生态调节功能日益弱化。民建湖南省委的集体提案《关于保护好我省城市水面,创造优美人居环境的建议》中指出,长沙市仅2003年就减少山塘3163亩,减少湖泊106亩,占长沙市水面的4.5%。

(三)城市绿地面积严重不足

生态城市建设中,绿地尤其是林地是减少大气污染、调节小气候、改善局部生态环境的关键。2009年,湖南森林生态系统净化大气环境总的价值为327.270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固碳价值为386.296亿元;年释氧量价值为644.040亿元,年固碳释氧总价值为1030.336亿元。根据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标准,城市绿地人均应达到60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0%。[3]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为26.0%、38.3%和38.14%,人均绿地面积分别为6.04平方米、8.05平方米和7.20平方米,均远低于联合国生物圈与环境组织标准的要求。与此同时,三市城市绿地的分布也很不平衡,绝大部分城市绿地位于城区边缘,[4]以长沙市为例,岳麓山风景区和省森林植物园两地绿化面积占了全市公共绿地面积的62%,而老城区绿地面积总共只有7.40平方公里,绿地率在6.10%以下。

(四)城市中心区与建成区生态问题

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绿地系统最主要的服务对象,但中心区生态问题最为严重。[5]如省会长沙中心区人口密度大(旧城区达4万~5万人/平方公里),人均绿地面积仅3.54平方米,绿地率只有15.01%,绿化覆盖率23.96%,与城市绿地覆盖率50

文档评论(0)

189****4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