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芣苢 插秧歌》课件.pptxVIP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芣苢插秧歌》;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流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劳动让我们享受生活,享受细小而平凡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繁花似锦、热烈充盈。;作者名片;背景链接;文学常识;《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在艺术手法上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方法。“赋”即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诚斋体

诚斋体的得名源于杨万里。杨万里号诚斋先生,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借鉴,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自成一家,在当时称为诚斋体。诚斋体多写自然景色、日常生活,语言通俗明快,幽默诙谐,风趣活泼。;知识梳理;2.一词多义;(3)夫;3.名句积累

(1)《芣苢》中,由“薄言掇之”到“薄言捋之”,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从一棵一棵地拾,到一把一把地捋,可谓辛苦。?

(2)《插秧歌》中“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又暗示分工明确。?;初读课文·明大意;主旨探微

1.《芣苢》是一首明快而优美的劳动之歌。诗歌描述了劳动人民采摘车前草的情景,歌颂了广大劳动者热爱劳动的美德,表达了人们向往自由幸福生活的心声。整首诗色调清丽,风格明快,意境优美。

2.《插秧歌》描绘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上阵冒雨抢插秧苗的场景。描摹细致,细节生动,描绘出一幅雨中插秧的农耕图。;???读课文·细揣摩;②田野里散发着青草味,人们穿梭来往,不停地寻找、摘取。劳动的热情伴随着抒情的歌声,使整个劳动场地充满了欢快的气氛。人们开始时是一叶一叶地掐取,接着是成把地捋采,继而是扯起衣襟兜装。这由“掐”到“捋”再到“兜”的过程,生动地表明人们愈采愈多、愈采愈快,劳动热情也愈来愈高涨。描写人们弯腰摘取、成把捋采和手扯衣襟兜装的连续动作,更突现了人们心灵手巧、操作娴熟的劳动技能与本色。;2.插秧时节农家的繁忙在《插秧歌》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全家参与,冒雨进行,顾不上吃早饭和休息。

3.《芣苢》和《插秧歌》在思想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参考答案:不管是采芣苢,还是插秧,都不是轻松愉快的玩耍,但是作者不去突出劳动的艰辛,也不浓墨重彩刻画人物的疲倦乏累,两首诗都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也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任务二言为心声巧为媒

——赏析诗歌语言及手法,感受艺术魅力

1.《芣苢》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唱的形式。首句“采采芣苢”与第二句“采之”在意义上没有什么差别,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与第二句相比,只改动一个字。概括来说,第一章只说了两句话:采芣苢,采到了。第二章、第三章基本上是对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不同,这就产生了简单明快、回环往复的音乐感,鲜明地表达了采摘之人的欢快心情。;2.《插秧歌》句句平易自然,却又不乏新奇快语。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首联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抛”“接”“拔”“插”,四个动词,准确具体,又暗示分工明确。颔联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以“盔甲”防护之严,雨水仍然不免从头上流入脖颈并沾湿肩膀,使人不难领会春雨之密、之急、之大。颈联写农夫劳作的忘我程度,唤他歇一会儿且去用餐却顾不上答话,连抬头看一眼的工夫也没有,如此便写出抢插的紧张程度。尾联模;拟农夫口吻说这块田还没插完,让赶紧照看好那帮鸭鹅,提防它们来田里作践。作者运用口语化的语言随意撷取农夫的肢体动作和语言,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下列对《芣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反映了妇女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

B.诗歌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本诗综合运用赋、比、兴手法,在极短的篇章里营造了极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D.六个动词——

文档评论(0)

1658576823bd10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