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课堂的问题链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于生本课堂的问题链设计

?

?

徐颖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新兴的课堂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课堂,教师要转换角色,努力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共同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与探讨,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一起谈论解决。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一种新的教学形态——生本课堂孕育而生。

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的学习为本,在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生本课堂也是对教材的“二次開发”,教师可以超越教材,加工处理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开发和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设置问题。所以,问题链的设计在生本课堂中尤为重要。本文以牛津英语“8BUnitFourAGoodRead”“Reading”第一课时为例,谈谈生本课堂下的问题链设计。

1.展开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一部小说,本文选自小说的第一卷“小人国”。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的一开始,笔者就试着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他们曾经读过的一些故事。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1)Doyoulikereadingstories?(2)Whatkindofstoriesareyouinterestedin?(3)Whydoyouenjoythesestories?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追问、交流,也可以表达自己对阅读的看法,鼓励学生多加阅读。在这一过程中,因为平时学生也阅读了《津津有味》系列的名著,能说出很多故事。对于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学生也能很好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几个学生的见解很独特,赢得了许多掌声。在和学生的交流中,教师的知识面也能提高,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到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教师的身心也能感到愉悦。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能很快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2.切入教学主题,充分思考讨论

在问题引导后,要切入主题,引入《格列佛游记》这本书。笔者出示了这本书,并问学生:“Haveyoueverreadthebook?”有一个学生说:“Yes.”于是就让她讲了讲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学生的讲述激发了大家的阅读兴趣。笔者让大家打开书本,快速地浏览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Inthisarticle,whoam“I”?(2)WhendidGulliverwakeup?(3)HowmanytinypeoplearetherearoundGulliver?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时,笔者呈现了书本B1部分单词的单词,鼓励学生用英文对这些单词做出解释,并在原文中找出这些单词,猜测这些单词的意思。把单词放在语境中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对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笔者稍加解释,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能大致了解文章内容。接着,笔者让学生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完成B2和B3的练习,进一步地理解了文章。在这一过程中,笔者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然后再加上讨论,让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拔高。

3.以主问题驱导,彰显教学核心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英语的语言能力是学习的关键。笔者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这篇文章的录音,并让学生轻声跟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相互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体会其情感。然后,笔者让学生在小组里一起朗读,互相纠正读音,推选出读得最好的学生在全班面前读,学生的朗读给这堂课增色了许多。朗读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训练了学生的英语思维。相互纠正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学生之间进行了思维的碰撞,让学习之花随处绽放。

读通了文章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笔者设置了如下问题:(1)Whatisthesizeofthetinyperson?(2)WhatdidGulliverfindwhenhewokeup?(3)WhatdidGulliverdotohelphimselfout?Washesuccessful?(4)WhatdidthosetinypeopledowhenGullivertriedtohelphimselfout?上述四个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特别是第三、第四个问题,学生从原文中找不到答案,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而且仅靠一个学生完整回答难度较大,学生回答出部分就给予鼓励,并不断追问,让多个学生参与进来,直至将问题回答完整,学生的思维很活跃,通过回答问题,很好地概括了文章大意。这几个问题贯穿于整篇文章,也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所在,在“主问题”的驱导下,随意的“追问”和成串的“连问”,达到了“一问抵多问”的艺术效果,让课堂真正有效。

4.有效

文档评论(0)

134****46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