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移动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展望
?
??
?
?
?
?
?
?
?
???
?
?
?
?
?
一步入移动大数据时代
(一)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移动大数据产生的基础。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在终端用户、数据业务和基础网络三个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快的发展。据工信部《2013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2013年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29亿人,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数突破4亿人,在移动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32.7%。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同比增长71.3%,其中手机上网是主要拉动因素。2013年底,工信部正式发放4G牌照,标志着我国进入4G时代。
另外,以谷歌眼镜、智能手表等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在2013年获得了突破性发展,业界也称2013年为“可穿戴设备元年”。为满足用户需求,越来越多的传感器件和传感技术被运用到智能移动设备上,催生了一系列创新应用,并掀起了移动感知的研究热潮。
(二)从移动互联网到移动大数据
像能源、原材料一样,大数据已成为提高未来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麦肯锡的调查研究显示,大数据可以在任何一个行业内创造更多价值,它正在成为21世纪的原油。[1]
大数据因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正成为推动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新引擎。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的发布以及行业用户对大数据价值认可程度的提高,中国面向大数据市场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会不断涌现,大数据将为信息产业开辟一个高增长的新市场。
大数据的来源非常多,互联网、电信、金融、贸易、环境、政府、交通运输、电力等各行各业都产生和维护着大量的数据。作为大数据的一个重要源头,我们称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为“移动大数据”(mobilebigdata)。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它将成为大数据应用的主战场,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持:①智能移动设备不断普及;②新的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4G网络被引入;③海量移动互联应用出现和发展。移动大数据是大数据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种呈现,和其他大数据来源相比,移动大数据具有如下鲜明特点:第一,数据的核心节点是“人”,即“以人为中心”,包括移动互联网大量用户生成数据(user-generateddata),用户移动性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第二,数据量更大(数以亿计的用户每时每刻都在产生数据),种类更多(各种传感器数据,如在线多媒体数据等),具有更大的时空覆盖范围;第三,融合物理和虚拟空间数据,全方位呈现个体、城市及社会活动信息。
这里给出两个移动大数据应用的场景,以对移动大数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以此展示移动大数据的发展愿景。
1.移动社交网络
未来的移动社交网络不再是完全虚拟的社会网络,而是逐步把在线交互与位置、行为活动等线下感知信息相结合。物理世界中原本不相识的个体越来越有可能通过移动社交网络平台成为朋友,并可以通过实时分享彼此的物理状态(如位置、活动等),增强线上与线下之间的交流。下面以智慧校园(如图1所示)为例做说明。
图1移动社交网络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
学生A和B是某大学一年级的新生,他们两个人虽然不认识,但由于两人在移动社交网络的签到(check-in)都包括图书馆、羽毛球馆等场所,而且两人专业相近,移动社交平台通过分析两人的历史活动记录和个人信息,发现两者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可以对两人进行朋友推荐;还可以根据两人的相似性把A常去的兴趣地点或者A在网上最近购买的物品推荐给B;还可以对群体移动轨迹进行挖掘,发现热点路径,并对新的来访者进行路径推荐,预测两人在某时刻相遇的可能性。
2.智慧城市与社会感知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会充当多个角色,如记者去发现和报道所经历的活动和事件、环境保护者进行周边环境情况共享等。下面以突发性社会事件的感知为例进行说明。
2013年美国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后,由于社会影响极大,如何能快速定位嫌疑犯成为政府最为迫切的问题。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FBI采用现场用户贡献的数据进行了嫌疑犯确认。[2]当时围观比赛的群众将手机拍摄的照片和视频等上传到社交网络,通过收集这些用户贡献的数据,警察局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目睹这场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基本还原突发事件发生前现场的情况和围观群众的状态,从而帮助警方快速锁定可疑人员。采用这种公众提供集体智慧的方式,警方不必大费周折地寻找目击证人并进行采访,大大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并且群众的智慧更能反映出突发事件发生时的真实情况。
二移动大数据应用
移动大数据是一个新生事物,对其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始阶段。下面介绍一下目前移动大数据在七个不同领域得到的应用和发展。
(一)移动社交
通过对人们在物理或数字世界中进行的各个方面的交互(如联系对象、访问地点、聊天内容等)进行记录,并对用户行为模式(如用户兴趣)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