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糖尿病和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

?

?

?

?

?

?

?

???

?

?

?

?

?

摘要: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和胃癌(GastricCancer,GC)是两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巨大。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西方国家,2016年陈万青等发表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新增恶性肿瘤病例中胃癌在男性居第二位,女性居第三位,而其死亡率位居第二位。

关键词:糖尿病胃癌流行病学

DM和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已有数十年,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有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和恶性肿瘤之间具有潜在联系。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DM和GC具有相关性的观点日益凸显,多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糖尿病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本文总结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及荟萃分析的结果,阐述两者的相互关系,并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一、流行病学调查

关于DM和GC的流行病学研究多认为二者具有相关性。Tseng等进行的大样本量统计学分析研究DM是否是G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DM患者GC的发病率增加14%(OR=1.14,95%CI:1.02~1.27)。国内研究方面,王蒙等进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对2007-2013年收集的327,268名T2DM患者进行随访,追踪恶性肿瘤发生情况并分析T2DM与恶性肿瘤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T2DM患者GC发病率明显增加(SIR=1.16,95%CI:1.03~1.30),而在男性则无此相关性(SIR=0.92,95%CI:0.85~0.98)。简咏梅对25篇队列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DM和GC具有相关性(RR=1.20,95%CI:1.21~1.28),相较于非DM人群,DM患者GC发生率增加约20%,该趋势在女性及T1DM患者中更显著。

二、潜在的相关发病机制

1.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是T2DM公认的主要发病机制,导致机体高胰岛素血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和癌症具有相关性。Hidaka等进行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增加DM患者GC发生风险。目前胰岛素样多肽(ILPs)中研究最多的是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胰岛素可抑制IGF-1结合蛋白表达进而增强循环中IGF-1的生物利用度,二者均具有促细胞分裂作用,且IGF-1的作用更强,可激活细胞内原癌基因。有果蝇模型实验发现ILPs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凋亡等功能,对细胞的影响举足轻重。

2.高血糖

流行性学研究发现T1DM和T2DM患者GC发生风险均增加,提示高血糖可能独立于胰岛素抵抗发挥致癌作用,因为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是T1DM发病机制。循环高血糖持续性刺激机体毛细血管,使其基底膜逐渐增厚,通透性逐渐降低,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最终细胞激活另一种能量代谢方式-无氧酵解,正常细胞在周期性有丝分裂中进行适应性选择,最终糖酵解强者占据优势,促使正常细胞逐渐转变为肿瘤细胞。糖酵解产能率相对较低,而高代谢的癌细胞需要大量的ATP和NADH,故高血糖为其生长及增值提供充足的能量,同时增强的糖酵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终产物-乳酸,导致细胞间质酸碱平衡失调,从而加速正常组织细胞死亡及胶原酶活动,促进癌细胞转移。

3.幽门螺杆菌(HP)感染

HP感染是公认的胃溃疡和GC的危险因素,其机制可能是被感染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活性氧簇诱导DNA损伤。TakeS等对接受根除HP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跟踪随访,发现根除成功组GC发病率(0.21%/年,P=0.04)明显低于根除失败组(0.45%/年,P=0.049)。关于DM-HP感染-GC间相关性的基础实验较少见,究竟有无关联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4.慢性炎症与糖基化终产物

众所周知,DM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紊乱疾病,代谢调节异常会增加氧化应激并上调IL-6、TNF-α等多种促炎因子的表达,导致慢性炎症状态,长期慢性炎症状态会减弱细胞抗氧化活性,并促使机体ROS蓄积,产生高浓度的氧化剂和自由基继而损伤DNA、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氨基酸,促使细胞癌变,这也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潜在抗癌效应的可能机制之一。研究发现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细胞表面RAGE蛋白表达均上调,与癌肿的侵袭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抑制RAGE表达及作用可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及侵袭能力,配体-RAGE轴抑制剂或可成为未来抗癌的新靶点。

5.盐摄入量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长期高盐饮食(尤其腌腊食品)可增加GC发病,且高盐饮食和HP感染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GC的发生。GaddyJA等进行的一项实验性研究发现高盐饮食增加HP诱导的GC发生风险,其机制可能是高盐内环境使HP的毒力因子CagA表达增加,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