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docx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

??

?

?

?

?

?

?

?

???

?

?

?

?

?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慢性肛裂时应用改良纵切横缝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治疗的98例慢性肛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肛裂切除术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且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病率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纵切横缝术应用于慢性肛裂治疗中具有疗效高、并发症少、切口愈合快的优点,具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关键词】:慢性肛裂;改良纵切横缝术;临床疗效

肛裂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肛肠科疾病中,肛裂发病率仅次于痔疮。肛裂有急慢性之分,其中急性肛裂为早期阶段,慢性肛裂裂口较深,病情迁延不愈,且在裂口周围会出现瘢痕,有时亦会伴肛瘘、肛乳头肥大、外痔等[1]。传统常规纵切横缝术在开展时会带来明显的疼痛及水肿,且易出现切口感染,预后及恢复情况较差。本研究主要探究改良纵切横缝术在治疗慢性肛裂时的应用效果,以便提供临床参考,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慢性肛裂患者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最大49岁,最小21岁,平均(34.97±1.63)岁;病程1~15个月,平均(4.79±1.12)个月。4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19例;年龄最大47岁,最小19岁,平均(35.06±1.59)岁;病程1~17个月,平均(4.83±1.17)个月。两组各一般资料之间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肛裂切除术治疗,由齿线沿着肛裂裂口作一纵行切口,直至肛缘外1.5~2.0cm处。用文氏钳将肛门内括约肌由齿线部位夹出后切断,根据患者肛门张力及肛门失禁情况可适当调整肌纤维的切除量,将双手食指插入肛门,后通过交叉达到持续扩肛的目的。对哨兵痔、肥大肛乳头、潜行瘘管等进行切除,彻底清除慢性溃疡的病变组织,对切口边缘进行修整。最后应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布行压迫性止血,采用塔形纱布外敷,胶布固定。

观察组:改良纵切横缝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肛缘外切口进行延长,对切口两边中上端行横向牵拉,使切口上段与下段切口近似形成一倒立的等边三角形,横行缝合的两端点即为三角形底边两端点。对哨兵痔、肥大肛乳头、潜行瘘管等进行切除,后横向缝合切口中上段,两侧横缝切口长度应保持在4cm左右,无需缝合切口中央部分,在其下端留有一呈“T”字形且长约为2cm的放射状切口。

1.3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治疗后各疗效等级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种类和数量,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患者肛裂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可正常排便;有效:患者肛裂症状有明显改善,排便功能有明显提高;无效:患者肛裂症状未见明显改善或加重,排便功能严重受损。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患者总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行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行χ2检验,当软件运行结果显示P0.05,则表明比较差异明显。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1:

表1: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49

13

21

15

69.39

观察组

49

21

24

4

91.84△

注:△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2.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如表2:

表2: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

组别

例数

术后疼痛

切口感染

切口水肿

观察组

49

15(30.61)△

6(12.24)△

11(22.45)△

对照组

49

29(59.18)

12(24.49)

23(46.94)

注:△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

3讨论

肛裂是一种由内括约肌痉挛而引发的肛后缺血性溃疡,其中原发性慢性肛裂是由括约肌张力过高而引发肛管后中线供血不足而致[2]。一些临床手术及外伤等亦可导致肛门门径缩小,引发排便困难,患者用力排便时极易致使肛管皮肤撕裂,而病菌在此基础上感染后则形成溃疡,病情迁延不愈,最终形成肛裂,且常并发哨兵痔、肛乳头肥大、外痔等。扩大肛门直径、对括约肌解痉、恢复肛管正常供血等是临床上目前治疗肛裂的主要方法。

常规肛裂切除术是目前治疗慢性肛裂的主要手段,术中需要对肛管行纵形切开并对内括约肌的痉挛状态进行松解,最后通过横向

文档评论(0)

139****3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