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讨论的运用1.docx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浅谈阅读教学中讨论的运用

?

??

?

?

?

?

?

?

?

???

?

?

?

?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师生交流的双边活动,还应该是生生交流的多边活动。叶圣陶老先生曾指出:“上课做什么呢?在学生是报告讨论,不再是一味听讲;教师是指导与订正,不再是一味讲解——在这样的场合里,老师犹如一个讨论会的主席……”由此可见,讨论在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下面就阅读教学中有关讨论的问题谈谈个人体会。

一、讨论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讨论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针对性,讨论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不但是教师而且每个学生都应该明确讨论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2.适度性原则。这里的“度”是指讨论的难度、梯度、频度和学生对所讨论问题的关注度。讨论的问题过难,学生则无从下手,无言可发,极易挫伤其积极性;过易则激不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索然无趣,失去了讨论的意义。因此设计的讨论要难易适中,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思考性,使学生能通过讨论解决难题,正所谓“跳一跳摘桃子”,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一个大问题要多层次地设计讨论,讨论时知识间的梯度要适当,同时注意一堂课中讨论的频度,不能事事时时都讨论,使学生厌学;教师设计的讨论要新颖,能吸引学生,能使学生感到讨论问题有意思,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关注,使学生感到有问题要讨论,有矛盾要解决,有意见要发表。

3.探索性原则。讨论不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中断,而是有益的补充和发展。讨论是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材料和动力,燃起学生探求的火花,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享受探索问题成功后的快乐。

4.主体性原则。讨论虽然包括“教师与学生讨论,学生与学生讨论”,但教师的发言不是目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必须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可越俎代庖,要鼓励学生人人畅所欲言,谈出带有个人情感的理解,要鼓励有创新的发言。

二、讨论的时机

1.对课题进行讨论。如学习《将相和》(部编版第九册第6课)一课时,让学生对课题展开讨论,理解“将”和“相”的意思,知道“将”和“相”在文中分别指的是谁,理解“和”的意思,明白他们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过程,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2.在突破重点难点时讨论。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长处,同学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教学重点得以掌握、突破,教学难点得以克服、解决。

3.在关键字词处讨论。如教学《草船借箭》(部编版第十册第5课)一课,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利用大雾天气从曹操那里“骗”来了十万多枝箭。那么课题中为什么用“借”字而不用“骗”呢?组织学生对这个“借”字进行讨论,学生各持己见,通过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战斗时东吴会把这些箭再射“还”给曹军的。通过样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课本用词的准确性与艺术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讨论中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4.当学生质疑时,组织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必定有疑问,教师鼓励学生质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草草应答了事,也不能表现自己的博学多才,把现成的答案“奉送”给学生,而要让学生“自食其力”,趁势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放手让学生讨论解决。

5.出现理解错误时讨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出现错误是非常正常的,恰当地组织讨论,有利于澄清学生的理解错误,明辨是非。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部编版第十一册第26课)一文时,学生认为“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说的就是鲁迅先生因为天黑撞到了墙壁上。这时我先请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思考,然后展开讨论。通过交流碰撞相互启发,学生自然体会到鲁迅先生这里所说的“碰壁”真实的意思是“当时社会对他的迫害很深”。

讨论的类型多种多样,既可商讨,也可辩论;既可以同桌讨论,也可以小组讨论,还可以是大组讨论、全班讨论。讨论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阅读、思考、交流、争辩。同时教师要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结果,掌握反馈信息,及时进行评议。对优等生的发言,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以促使他们的思维更全面、更深刻;对后进生的发言,哪怕是一孔之见,也要予以表扬,因势利导树立自信;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讨论仍无法不弄明白的部分,教师要

文档评论(0)

138****42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