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专家讲座.ppt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湿温陕西中医学院温病学教研室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页

概述

1.定义

湿温是由湿热病邪所引发一个外感热病。初起以身热不扬,身重肢倦,胸闷脘痞,苔腻脉缓为主要特征。多发于夏秋季节。

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2页

2.沿革

1.关于病名:《难经·五十八难》首载。

2.关于治疗:1)不可发汗—治在太阴

2)治湿利小便

3.全方面认识湿温:

《湿热病篇》—湿温病专著。

《温病条辨》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3页

3.与西医学疾病关系

1).伤寒、沙门氏菌属感染

2).钩端螺旋体病

3).一些肠道病毒感染等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4页

病因病机一、病因发病(一)病因:湿热病邪(二)发病条件: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内因:天暑下逼,地湿上腾外因:脾胃易伤运化失司,内湿停聚。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5页

二、病机演变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6页

湿温病理特点

1.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2.病变重心为中焦脾胃。

3.致病含有蒙上流下特征。

4.既可伤阴,又可伤阳。

5.既可寒化,也可热化。

6.病在气分,有湿重于热、湿热并重、热重于湿不一样。

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7页

诊疗与判别诊疗

一、诊疗依据

1.发病季节-夏秋

2.发病特点: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湿热留恋气分阶段较长。

3.初起证候:湿热困遏卫气,湿象偏重,热象不显。

4.特殊表现:白、便血

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8页

二、判别诊疗

1、暑温兼湿:暑温兼湿又称暑湿,与湿温均属湿与热相夹为患,且也发生于夏季。二者之判别可参暑温章。2、湿阻:湿温和湿阻均可见于夏秋季节雨水较多之时,但湿阻为湿邪郁阻脾胃而引发,临床以脾胃运化功效失调为主证。即使也可见到身重肢倦、脘腹胀满、饮食无味、中满不饥、便溏、苔腻等类似湿温临床表现,但普通不发烧,或仅有低热,更无卫气营血演变过程。3.阴虚发烧:属内伤杂病。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9页

辨证论治

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0页

一、辨治关键点(一)辨证关键点1、辨湿热轻重:身热、口渴、舌苔。2、辨病变部位:区分邪在三焦不一样部位;3.辨证候虚实:早期多实,后期虚实夹杂或纯虚无邪。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1页

(二)治则治法治则-祛湿清热治法:1.三焦分治2.分清湿热3.扶正祛邪4.宣气机,利小便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2页

(三)治疗禁忌

1.初起三禁:

禁汗禁下禁润2.禁寒凉败中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3页

二、常见证型诊治(一)湿重于热1、湿遏卫气2、邪阻膜原3、湿困中焦4.湿阻肠道,传导失司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4页

1.湿遏卫气

临床表现:恶寒少汗,头痛如裹,身重肢倦,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胸闷脘痞,面色淡黄,口不渴,苔白腻,脉濡缓。

辨证关键点:恶寒、身热不扬、胸闷、苔白腻、脉濡缓

病机:湿郁卫表,内阻脾胃

治法:芳香辛散,宣气化湿。

方药:藿朴夏苓汤、三仁汤。

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5页

藿朴夏苓汤与三仁汤比较

(芳化及渗湿作用较强,适用豆豉、藿香-疏表透邪,

于湿邪较重,热象不显,表证苡仁、猪苓、泽泻-淡渗利湿

较著者)

杏仁-开上

藿朴夏苓汤夏朴蔻-畅中

三仁汤

薏仁-渗下竹叶、滑石、通草泄热利湿

(适合用于湿中蕴热者)

中医学湿温基础知识第16页

2.邪阻膜原

临床表现:寒热往来如疟状,寒甚热微,身痛有汗,手足沉重,呕逆胀满,舌苔白厚腻浊,或如积粉,脉缓。辨

文档评论(0)

188****959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