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辙叉部位晃车病害产生原因及整治对策
?
??
?
?
?
?
?
?
?
???
?
?
?
?
?
摘要:本文介绍辙岔部位晃车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整治方法及对策,主要是辙岔部分的整修辙叉(心轨)、翼轨、护轨的概念
关键词:辙岔及护轨晃车分析对策
正文:
道岔辙岔部位本身就是岔区的最薄弱部位,列车的速度约高对其的破坏就约大。随着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更新。设备质量检测手段的多样化,设备考核越来越严格。线路基础的维修跟不上设备的变化,维修天窗给点不足,且时间不合适,造成天窗利用率低,工务系统投入少等多方面原因造成设备质量下滑,影响列车运行稳定。辙叉部位由于结构复杂,零配件较多,道床阻力不稳定,厉来是工务系统设备整治上的难点、重点。并且有的病害整修周期很短,个别重复出现,这就说明由于列车速度约高对线路的冲击力约大。线路原存在的小病害,明面上看不到的病害都充分显现出来。本人常年在工区班组从事岔区维修工作,现将多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与大家进行一些探讨。
一:辙叉部位病害原因分析
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两端可焊接的合金刚拼装叉心。添乘普速旅客列车通过此地段时没有晃车报警现象,但添乘特快及直达特快列车时屡屡出现连续振幅不大的晃车报警现象。每次工区接到晃车通知后经现场检查无超保养病害。一方面刻观实际存在动态病害。一方面实地调查反馈的信息是无病害。为此﹕我们组织工区业务骨干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分析,检查的方法是对轨距,水平每根轨枕量一次,对方向、高低全面检查,轨面不平顺用1m平尺进行重点部位的检查后确没有发现超保养病害。但通过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产生晃车病害的主要原因有辙叉及前后水平变化率凌乱,轨面不平顺,方向及轨距变化率不好。水平,三角坑,方向,轨面平顺及轨距变化率均不超保养值,但在短距离内叠加出现,在列车高速运行的情况下通过辙叉时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左右摇摆而晃车。
1:造成水平变化率轨面不平顺凌乱的原因有;
1.1:辙叉心被轧堆或磨耗严重;
1.2:心轨宽20mm~50mm处翼轨被轧伤掉块或轧堆;
1.3:叉趾,叉跟焊联接头被轧堆或出现马鞍形磨耗;
1.4:外直股基本轨铁垫板锈蚀,氧化铁锈过厚;
1.5:胶垫轧溃或挤出;
1.6:道床板结,轨枕空吊。
2:造成方向及轨距变化率不好产生的原因有
2.1:辙叉更换时叉趾、叉跟的位置不正确;
2.2:轨头肥边及轨头高低错超保养标准;
2.3:护轨各部位尺寸不正确;
2.4:护轨磨耗超限未及时更换。
2.5:辙叉部位及前后有碎弯和小方向,轨距变化率不好。
二:针对以上综合分析查找出来的病害我们也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制定了以下相应的整治对策。
1:针对造成水平变化率轨面不平顺凌乱的整治对策;
1.1:打磨叉心肥边及毛刺、心轨宽20mm以前不得受力,20mm~50mm应心轨与翼轨共同受力。
1.2:翼轨被轧伤掉块或轧堆能焊补的要进行焊补或打磨,打磨顺平长度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趾端应顺至咽喉以远,跟端应顺至翼轨刨切起点,心轨宽20mm~50mm处对应翼轨应与心轨共同受力。
1.3:叉趾、叉跟焊联接头凸凹超过0.3mm必须进行打磨,而且还必须与叉心、翼轨及其前后轨面保持平顺。
1.4:外直股基本轨下的铁垫板必须除锈涂油。
1.5:更换轧溃或挤出的胶垫。
1.6:清筛板结道床,使期恢复道床弹性,加强捣固消灭轨枕空吊,捣固必须使用机械振动捣实,严禁人工捣固。
2:针对造成方向及轨距变化率不良的整治对策;
2.1:辙叉更换时叉趾、叉跟的位置必须摆放正确,防止叉趾、叉跟调角方向不正。
2.2:轨头肥边必须进行打磨整修确保轨头轮廓标准,更换新轨时,新旧轨接头处轨面必须进行打磨防止出现错台。
2.3:护轨各部位开口尺寸正确,确保护轨缓冲段顺直,减少车轮对护轨的冲击动能损失,中间平直段应保持平直,严禁因调整查照间隔及护背距离超限使护轨平直段出现弯曲。
2.4:护轨磨耗严重,调整量超限应及时更换下线。
2.5:拨正、改正辙叉及其前后小方向,小碎弯及轨距变化率,使其轨向保持在用10m弦测量矢度不大于2mm,轨距变化率不超0.5‰,整组道岔及其前后大方向应保持顺直。
三:经采取以上相应的整治对策,取得了初步效果;
1:全面整治了辙叉部位的微小病害,全面调整了叉趾、叉跟位置确保了辙叉与其前后保持在同一直线位置上,调整好了护轨的各部位尺寸,从根本上解决了轨枕空吊及坍白石砟,减少了列车在通过辙叉部位时的纵向力和横向力。
2:通过打磨轨面,整修轨头轮廓使其咽喉部位的心轨、翼轨与其前后联接轨,轨面保持平顺了
3:通过静态检查及轨检车、便携式添乘仪、车截动态检查,垂直加速及水平加速度病害有了明显下降。
四:意见和建议;
1:对岔区每年进行一次全站仪测量,确实有个别点方向保持不住的应利用原有地锚桩进行锁定。
2:整个岔区综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