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二十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VIP

病理生理学-第二十章--病毒的感染与免疫.ppt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一)组织器官的损伤及组织器官的亲嗜性例如:流感病毒和鼻病毒对呼吸道黏膜有亲嗜性;天花病毒和疱疹病毒对皮肤黏膜细胞有亲嗜性;而脑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则对神经组织具有亲嗜性。有的病毒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亲嗜性,如肠道病毒71型,既可引起嗜皮肤的手足口病,又可引起嗜神经的脑膜炎。HSV是嗜皮肤黏膜的,但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婴幼儿脑炎等。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一)组织器官的损伤及组织器官的亲嗜性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受感染组织所发生的炎症反应,通常与病毒的释放,或由破损的细胞释放出的毒性物质扩散有关。病毒感染的炎症细胞主要是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在某些病毒感染的急性期中,常出现白细胞减少。这与一般细菌性感染不同,可能是与某些病毒(如CMV、麻疹病毒)能在淋巴组织中增殖,造成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有关。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二)免疫病理作用免疫病理导致的组织损伤在病毒感染中常见,尤其是持续性病毒感染及与病毒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诱发免疫病理反应的抗原,除病毒外还有因病毒感染而出现的自身抗原。免疫病理损伤的机制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此外,有些病毒可直接侵犯免疫细胞,破坏其免疫功能。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1.体液免疫病理作用许多病毒如狂犬病病毒、HSV、流感病毒等有包膜病毒侵入细胞后,能诱发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这种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细胞的破坏,属于Ⅱ型变态反应。例如,登革热病毒在体内与相应抗体在红细胞和血小板表面结合,激活补体,造成红细胞和血小板破坏,因而临床出现出血和休克综合征。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1.体液免疫病理作用有些病毒感染后,病毒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结合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长期存在于机体血流中,这种免疫复合物沉积在机体的各个部位,引起Ⅲ型变态反应。若沉积在关节滑膜部位,则形成关节炎,如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关节改变。若发生在肺部,造成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如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2.细胞免疫病理作用细胞免疫是宿主清除细胞内病毒的重要机制。但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可以同时损伤受病毒感染而膜出现新抗原的靶细胞。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三)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1.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蛋白亦可因与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间存在共同抗原发生交叉反应而导致自身免疫应答。对近700种DNA病毒和RNA病毒的病毒蛋白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用单克隆抗体分析,发现4%与宿主组织蛋白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例如,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感染后发生的脑炎因不能从患病脑组织中分离出病毒,故推测可能是因共同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三)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1.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可能使正常情况下隐蔽在细胞内的一些抗原暴露或释放出来;病毒抗原也可能与机体细胞结合,改变细胞表面结构成为“非已物质”,这些细胞可成为靶细胞而受到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作用,从而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第三节病毒致病机制2.免疫抑制许多病毒感染可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CMV等感染可暂时的抑制宿主的免疫力,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PHA、ConA)的反应减弱。同时,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也出现转阴的情况,一般可持续2个月,以后逐渐恢复。HIV感染CD4+T细胞则可以引起进行性的免疫低下。免疫抑制可能成为某些病毒性疾病持续和加重的部分原因。免疫抑制也可能激活体内潜伏的病毒或促进某些肿瘤的生长,使疾病进程复杂化。第四节抗病毒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一)先天不感受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膜上有无病毒受体。机体的遗传因素决定了种属和个体对病毒感染的差异。例如,有些动物病毒不能感染人;也有些人类病毒,如脊髓灰质炎及麻疹病毒,因为动物细胞膜上无相应的受体,病毒不能进入动物细胞内增殖。第四节抗病毒免疫(二)屏障作用起屏障作用的因素,有解剖学的屏障,如皮肤黏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也有生物化学的屏障,这主要是存在于正常人或动物血清和体液中的非特异抑制物,如补体系统中的某些成分(如Cl、C4)能增强对病毒的中和作用。第四节抗病毒免疫(三)细胞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尤其是巨噬细胞能分泌一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可溶性介质,如一氧化氮合成酶、精氨酸酶等可吞噬和杀灭人细胞内的病毒,对阻止病毒感染和促使病毒感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巨噬细胞受损,病毒易侵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中性粒细胞虽也能吞噬病毒,但不能将其杀灭,病毒在其中还能

文档评论(0)

可爱的家人6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可爱的家人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