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硬件接口与通信协议-SPI协议_SPI协议概述与历史.docx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硬件接口与通信协议-SPI协议_SPI协议概述与历史.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PAGE1

SPI协议的基本概念

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由Motorola在1980年代初设计,主要用于短距离、高速度的设备间通信。SPI协议允许主设备(Master)与一个或多个从设备(Slave)进行全双工通信,即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这种协议不需要时钟同步信号,而是使用一个共享的时钟信号,由主设备提供,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1SPI协议的关键特性

同步通信:SPI使用一个共享的时钟信号,由主设备提供,确保数据的同步传输。

全双工:SPI允许同时发送和接收数据,提高了通信效率。

多设备通信:一个主设备可以与多个从设备通信,通过独立的片选信号(CS)来选择当前通信的从设备。

可配置的数据速率:SPI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配置,通常在几KHz到几十MHz之间。

1SPI协议的工作原理

SPI协议的工作原理基于四个主要信号线:

SCLK(SerialClock):主设备产生的时钟信号,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MOSI(MasterOutSlaveIn):主设备输出数据,从设备输入数据的信号线。

MISO(MasterInSlaveOut):主设备输入数据,从设备输出数据的信号线。

SS(SlaveSelect):主设备用来选择与之通信的从设备的信号线,通常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独立的SS信号线。

1.1数据传输过程

数据传输过程通常如下:

初始化:主设备将SS信号线拉低,选择一个从设备进行通信。

数据发送与接收:在SCLK信号的上升沿或下降沿,主设备和从设备同时在MOSI和MISO线上发送和接收数据。

结束:当所有数据传输完毕后,主设备将SS信号线拉高,结束与当前从设备的通信。

1.2示例代码:使用Python和SPI库进行SPI通信

#导入SPI库

importspidev

#初始化SPI设备

spi=spidev.SpiDev()

spi.open(0,0)#开启SPI总线0,设备0

spi.max_speed_hz=1000000#设置最大时钟频率为1MHz

#定义读取ADC数据的函数

defread_adc(channel):

#保证通道值在0-7之间

if(channel7)or(channel0):

return-1

#构建读取ADC的命令

r=spi.xfer2([1,(8+channel)4,0])

#将读取到的数据转换为10位的ADC值

adc_out=((r[1]3)8)+r[2]

returnadc_out

#读取通道0的ADC数据

adc_value=read_adc(0)

print(ADCValue:,adc_value)

#关闭SPI设备

spi.close()

1.2.1代码解释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和spidev库进行SPI通信,以读取一个ADC(模数转换器)的值。spidev库是用于Linux系统下SPI设备的Python接口。

初始化SPI设备:通过spidev.SpiDev()创建SPI设备对象,然后使用open()方法打开SPI总线和设备,最后设置最大时钟频率。

读取ADC数据:定义read_adc(channel)函数,用于读取指定通道的ADC数据。首先检查通道值是否在有效范围内,然后构建读取ADC的命令,通过spi.xfer2()方法发送命令并接收数据。最后,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10位的ADC值。

关闭SPI设备:在数据读取完毕后,使用spi.close()方法关闭SPI设备,释放资源。

通过这个示例,我们可以看到SPI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如何通过编程控制SPI设备进行数据传输。#SPI协议的历史发展与版本演变

1.3subtitle2.1SPI协议的历史发展

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协议,作为微控制器与外设之间的一种高速同步串行通信接口,自1980年代由Motorola公司首次提出以来,便在电子设备的内部通信中占据了重要地位。SPI协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提供一种简单、高效且成本低廉的通信方式,以替代复杂的并行通信接口。在SPI协议的早期,它主要应用于Motorola的微控制器系列,如68HCxx和68HC11,用于连接各种外设,如闪存、ADC、DAC、实时时钟和数字传感器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SPI协议因其简单性和灵活性而被广泛采用,不再局限于Motorola的微控制器。它逐渐成为一种行业标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kzhuj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