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辨证论治.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泄泻辨证论治

?

?

R256.34B1672-5085(2012)8-0441-02

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古有将大便溏薄而势缓者称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势急者称为泻,现临床一般统称泄泻。

1病因病机

1.1病因

1.1.1感受外邪外感寒、湿、暑热之邪均可引泄泻,其中以湿邪最为多见。湿邪易困脾土,寒邪和暑热之邪,既可侵袭皮毛肺卫,从表入里,使脾胃升降失司,亦能夹湿邪为患,直接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泄泻。如《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所说:“是泄虽有风、寒、热、虚不同,未有不源于湿者也。”

1.1.2饮食所伤误食馊腐不洁之物,使脾胃受伤,或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辛辣,致湿热内蕴,或恣啖生冷,寒气伤中,均能化生寒、湿、热、食滞之邪,使脾运失职,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发生泄泻。

1.1.3情志失调忧郁恼怒,精神紧张,易致肝气郁结,木郁不达,横逆犯脾;忧思伤脾,土虚木乘,均可使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常,遂致本病。正如《景岳全书·杂证谟·泄泻》所说:“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致伤脾胃。”

1.1.4病后体虚久病失治,脾胃受损,日久伤肾,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积谷为滞,湿滞内生,遂成泄泻。

2病机

2.1发病机理为脾虚湿盛

泄泻病因虽然复杂,其与湿邪关系最密切,基本病机变化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脾失健运是关键。脾主运化,喜燥恶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发生泄泻。

2.2病位主要在脾胃,与肝肾有关

泄泻的病变主要在脾胃,但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故有“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之说(《景岳全书·杂证谟·泄泻》)。因脾胃运化失司,小肠受盛(即分清泌浊)及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即可发生泄泻。然脾虚则内湿由生,湿盛则脾阳被遏,故两者之间以脾失健运为主要矛盾。又因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肝郁乘脾,脾运失职,湿浊内生,而致泄泻。肾主命门之火,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肾虚不能助脾易致泄泻。

3辨证论治

泄泻辨证时,首先应区别寒、热、虚、实及轻重缓急。但泄泻病变过程较为复杂,往往出现虚实夹杂,寒热互见,故而辨证时,应全面分析。在治法上,《医宗必读》提出治泻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在治法上有了较大的发展。

3.1辨证要点

起病急,病程短,泄泻次数频繁,为暴泻,多属实证。

起病缓,病程长,泄泻呈间歇发作者,为久泄,多属虚证。

泄泻而饮食如常,说明脾胃未败,多为轻证。

泄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泄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证。

3.2辨泻下物

大便清稀,或如水样,味秽腥者,多为寒湿证。

大便稀溏,其色黄褐而味臭,肛门灼热者,多为湿热证。

大便溏垢,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残渣者,多属伤食证。

3.3辨腹痛

腹痛肠鸣即泻,泻后痛不减或有所加重者,多为肝郁乘脾。

脘腹胀满作痛,泻后痛减,复几又作者,多为宿食停滞。

腹痛即泻,暴注下迫者,多为热证。

小腹冷痛,肠鸣而喜温喜按者,多属虚寒之证。

3.4辨久泻的特点,以明何脏受病

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每因稍有饮食不当(如油腻之物),或劳倦过度而复发者,则以脾虚为主。

泄泻反复经久,并与精神情绪有关者,多属肝郁乘脾,肝脾同病,证为虚实夹杂。

五更飧泄,大便完谷不化,腰酸怕冷者,多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或脾肾同病。

4治疗原则

泄泻的治疗大法为运脾化湿。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夹有表邪者,佐以疏解;夹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久泻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升提。久泄不止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关门留寇;久泻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若病情处于虚实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而施治。《医宗必读》中的治泄九法,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借鉴。

5讨论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病证,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且病机复杂多变,常有兼夹或转化,但脾病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首先辨其虚实缓急。急性者多为实证,以寒湿、湿热、伤食泄泻多伤食泄泻多见;久泻者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多见,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总以运脾祛湿为主。暴泻切忌骤用补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久泻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虚实相兼者以补脾祛邪并施,久泻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分利不宜太过。

Reference

[1]浓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A

文档评论(0)

150****50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