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商品贸易投资环境-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经验.docx

优化商品贸易投资环境-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经验.doc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优化商品贸易投资环境

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经验

?

??

?

?

?

?

?

?

?

???

?

?

?

?

?

一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中国以市场力量为决定性因素配置资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伴随而来的各层面的改革,如行政平台(简政放权)及外部环境(人口、教育、土地等)的优化,也将被同时推动。此战略精神在上海自贸区公布的措施中似乎可以得到体现。如配合上海经济服务业化的现实,目前的香港服务行业比重占宏观经济产值九成以上,其多年发展服务业的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上海乃至一些服务型都市参考。

但为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与提供就业机会,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在很长的时间里,如何以商品贸易拉动成长,有针对性地引进外资,并辅以有计划的国内跨区投资,以带动区域制造业的梯度发展,仍将是一项重要的挑战。对上海等少数都会以外的许多大城市,应该也是较为可行的发展战略。在这方面,20世纪80~90年代的香港经验就值得借鉴。

本文选择20世纪90年代伊始,在市场力量主导下,不以行业优惠,但以优化投资与营商环境为战略重心,负责协助企业部门进行工业、商品贸易与投资的香港政府工业署和香港贸易发展局为对象,较深入地了解其内部组织功能与具体作为。

聚焦此时点(20世纪90年代初),有其背景因素。

(1)1980~1990年,香港在本地以及与广东开放区域内的制造业跨境加工贸易仍处在最终经由香港再出口的阶段。制造业是香港雇用劳动人口最多的部门。本地生产、出口、转口、商品贸易、运输活动也贡献了逾半的香港地区生产总值。

(2)20世纪90年代伊始,基于前述认知,香港政府仍以商品贸易与投资为经济发展的重心来执行其市场力量主导下的企业外在环境优化的政策。此时,内地的改革开放路线尚未经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93年后的再确立,香港政府无法预测到其后经济的迅速服务业化以及服务行业发展的跨行业整合与集中化(大金融、大物流等)趋势。

(3)1980~1990年,香港政府陆续放开了若干以前被视为敏感服务行业的准入与营业范围的全面自由化,如银行、金融、法律、会计等行业,以及政府采购。这无形中帮助了当时的制造业发展,以及香港经济结构的平稳顺利转型,使香港成为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域的都会核心。

基于此认知,本文认为对许多内地大城市而言,当时聚焦工业与商品贸易、投资的香港经验,或许比今日香港政府纯粹注重服务业引资发展的种种措施更具现实意义。

二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经济

(一)总体经济

1.本地生产总值(GDP)

1991年香港的估计生产总值约为6437亿港元(折合826亿美元),平均每人111859港元(折合14341美元),在“亚洲四小龙”中与新加坡互争短长。但实质总产值的增长率则自1988年的7.9%下降到1989年与1990年的只有2.3%,1991年与1992年的估计增长率也分别只有3.5%与4.5%,在“亚洲四小龙”中叨陪末座,但在欧美国家企业眼中,成绩仍然良好。

2.物价与工资

以较高收入家庭为对象计算的恒生消费者物价指数为例,香港物价以1989年10月~1990年10月平均价格为基准,1991年增加了14%,1992年的增幅也大致相当。而实质制造业工资率则在1982~1991年的10年间只增加7.7%。1992年较上年略有下降。在绝对工资上,1992年3月制造业日工资平均为男工266港元、女工186港元。在制造业工资方面,与“亚洲四小龙”相比,中国香港早已低于中国台湾和新加坡而接近韩国。

根据1992年10月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就游客购物、公差购物对世界上11个大城市所做的调查,香港居11个城市之末,平均物价比台北低7个百分点,比新加坡低14个百分点,比东京低34个百分点(《信报》1993年1月7日),这一物价水平对国际性企业的管理阶层应该有相当的吸引力。

3.就业人数

香港就业人口由1980年的195.14万人增至1991年的最高值249.78万人,1992年略降为245.99万人。失业率则保持在3%左右,1987~1991年更是降为1.1%~1.8%的低水平,1992年略回升到2%。

在行业分布上,占最重要地位的制造业在1980年雇用了92.67万人,但自1984年起即呈现雇员减少现象,由1984年的92.24万人减少到1992年的58.73万人,占全体就业人数的比例由42.4%下降到23.9%。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相应增加,由1981年的50.1%增加到1991年的64.3%与1992年的65.5%。

4.部门产值比重

在部门总产值上,香港在1980~1990年出现了经济结构转型蜕变为服务业导向经济的明显趋势。由表1可见,制造业相对比重日减,服务业逐渐兴起并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除了少数业界人士外,政府仍预期制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