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玩跷跷板(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冀教版2024秋).docx

1.4玩跷跷板(教学设计)-一年级数学上册(冀教版2024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时--玩跷跷板

课程基本信息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

学期

课题

第4课时--玩跷跷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学生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理解轻重的相对性,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学会使用观察、掂量、称重等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难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核心素养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轻重的含义以及通过等量代换推出两个物体的轻重。

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利用学生熟悉的跷跷板游戏引入课题,通过小猴和大熊玩跷跷板的小动画,展示跷跷板在不同重量作用下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轻重的概念。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玩跷跷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知探究

1.初步感知轻重。

师:从这个连环画中,你发现了哪些关于轻重的问题?

生1:1只小猴被大熊翘起来了,1只小猴比大熊轻。

生2:2只小猴被大熊翘起来了,2只小猴比大熊轻。

生3:3只小猴被大熊翘起来了,3只小猴比大熊轻。

生4:4只小猴被大熊翘起来了,4只小猴比大熊轻。

生5:5只小猴被大熊翘起来了,5只小猴比大熊轻。

生6:6只小猴把大熊翘起来了,6只小猴比大熊重。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它们谁轻,谁重的呢?

生:看出来的。

小结:是的,有很多物体用眼睛就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跷跷板上轻的一端会被翘上去,重的一端会压下去。

2.理解轻重概念。

师:两位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请你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看的?

生:亮亮比丫丫重,因为丫丫被翘起来了,亮亮这边压下去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好孩子!刚刚我们就知道了,跷跷板上重的一端会压下去。谁想再来说一说亮亮和丫丫谁比谁重?

生:亮亮比丫丫重。

师:我们说亮亮比丫丫重,反过来也可以说,丫丫比亮亮轻。(板书:亮亮比丫丫重,丫丫比亮亮轻)。通过看最爱玩的跷跷板,我们比较出了亮亮和丫丫的轻重。过了一会儿,壮壮也加入了他们的游戏。这回你发现了什么?

生:亮亮比丫丫重,壮壮比亮亮重。

师:谁还会说?还能怎么说?

生:丫丫比亮亮轻,亮亮比壮壮轻。

师:那丫丫、亮亮和壮壮,谁最轻,谁最重?你是怎么想的?

生:亮亮比丫丫重,壮壮又亮亮子重。所以壮壮最重,丫丫最轻。

师:谁听懂了能再来说一说。

3.亲身感受轻重。

活动一:掂一掂

①学生分组,每组发放不同重量的物品(如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等)。②让学生亲手掂一掂,感受不同物品的轻重。

③小组内交流感受,分享比较结果。

活动二:称一称

①展示大小相近但重量不同的苹果和梨。

②让学生猜测哪个轻、哪个重。

③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

④学生分组操作天平,亲自比较水果的轻重

⑤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变化。

三、巩固练习

看图判断。

(1)橘子和苹果哪个重?

(2)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哪个重?

(3)两只小熊在挑水,谁桶里的水多?

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全班交流学生在书上做记号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轻”和“重”,学会用太平比较物体的轻重,还了解玩跷跷板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请你课下和朋友们一起去玩跷跷板吧!

五、课堂小结

师:比较物体的轻重有很多的办法,一眼就能看出轻重的物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的方法;当看不出来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当掂不出又看不出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称一称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4.玩跷跷板

看一看、掂一掂、称一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