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什么叫圆周率?;轮子是古代的重要发明,生活中也很常见。;显然轮子越大,滚得越远,那么滚的距离与轮子的直径之间有没有关系呢?;圆
周
率
的
发
展;最早的解决方案是测量。人类的祖先在实践中发现,不同粗细的圆木,用绳子绕上一圈,绳子的长度总是圆木
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我国,现存有关圆周率的最早记载是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经》。;用测量的方法计算圆周率,圆周率的精确程度取决于测量的精确程度,而有许多实际困难限制了测量的精度。;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中国古代研究圆周率的方法;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创造了用“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在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使用“缀术”计算圆周率。可惜这种方法早已失传。据专家推测,“缀术”类似“割圆术”,通过对正24576边形周长的计算来推导。计算相当繁杂,当时还没有算盘。;?;;人物简介;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壹;;数学家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数学以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辉煌成就,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水平。祖冲之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辉煌的成就,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当时社会生产正在逐步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科学成就来配合前进,因而就推动了科学的进步,祖冲之就在这时候取得了天文、数学和机械制造等方面的成绩。
其次,从上古到这时候,在千百年的长期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科学成果,祖冲之就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做出了他的成绩。
至于祖冲之个人的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不迷信古人,不畏惧守旧势力,不怕斗争,不避艰难,自然也都是取得杰出成就的重要原因。;用正多边形逼近圆,计算量很大。随着数学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求圆周率的方法也日新月异。;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4197169399375105820974944592307816062862089986280348253421170679821480865132823066470938446095505822317253594081284811174502841027019385211055596446229489549303819644288109756659334461284756482337867831652712019091456485669234603486104543266482133936072602491412737245870066063155881748815209209628292540917153643678925903600113305305488204665213841469519415116094330572703657595919530921861173819326117931051185480744623799627495673518857527248912279381830119491298336733624406566430860213949463952247371907021798609437027705392171762931767523846748184676694051320005681271452635608277857713427577896091736371787214684409012249534301465495853710507922796892589235420199561121290219608640344181598136297747713099605187072113499999983729780499510597317328160963185950244594553469083026425223082533446850352619311881710100031378387528865875332083814206171776691473035982534904287554687311595628638823537875937519577818577805321712268066130019278766111959092164201989;;我国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鲁道夫·范·科伊伦
(1540年—1610年),荷兰数学家。鲁道夫·科伊伦把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计算圆周率上。他运用的是1800年前阿基米德所适用的割圆法。他用2的六十二次方边形,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35位。他对自己的这个成就感到非常自豪,以致这个数被刻在他的墓碑上;直到今天,德国人还常常称这个数为“鲁道夫数”。;⊙1777年法国数学家浦丰利用“投针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周率的历史》示范课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周率的历史》示范课 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周率的历史》示范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周率的历史》公开示范课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周长》示范课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周长》示范课 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周长》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周长》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周长》公开课教学课件.ppt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圆的认识(一)》示范课 教学课件.ppt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