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docx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doc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译文】??醉意中把灯拔亮把玩宝剑,一梦醒来军营中号角响成一片。

【出典】?南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注:

1、《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注释: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又做同父),辛弃疾的好友。富有才华,坚持抗金,终生未仕。为南宋豪放词派的重要词人。

破阵子:词牌名。题目是《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醉酒之中。

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看剑:是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梦回:梦醒。

吹角:军队中吹号角。角:古代军队中用来发号令的号角。

连营:连接成片的军营。

“八百里”句:指部队驻扎的范围。一说指牛,有一头骏牛,名叫“八百里驳(bò)”。晋王恺有良牛,名“八百里骄”。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晋书王济传》和《世说新语汰侈》

分:分配。

麾(huī)下:帅旗下面,此处泛指兵营。麾,古代指军队的旗帜。

炙(zhì):烤熟的肉。

五十弦:古代有一种瑟有五十根弦。词中泛指军乐合奏的各种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反映边塞征战的乐曲。

沙场:战场。

秋:秋季,秋天。

点兵:点检军队。即接受检阅和派遣。

作:像,如。

的(di)[四声或二声]卢:三国时期刘备的坐骑,其奔跑的速度飞快,在三国历史中最显眼的一处便是背负刘备跳过阔数丈的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救了刘备一命,这一跳奠定了其三国名马的地位,虽不及赤兔马那么声名显赫,但在三国中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其地位更因辛弃疾一首词中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而大为提高。

霹雳(pīlì):响声巨大的强烈雷电,比喻拉弓时弓弦响如惊雷。

了(liǎo)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

可怜白发生:感叹的悲壮语,头发都白了,还没能实现平生的壮志。可怜:可惜。

3、译文1: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军营将士都能分到犒劳的烤牛肉,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搏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2:

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

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庭。

译文3:

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醒时听见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美餐,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完成君主统一国家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译文4:

酒醉暂时忘却现实,挑灯看剑触发报国雄心,醒来因梦境驰骋想象。动员令下军心振奋。就像骑着千里骏马,到各营地犒师下达命令,各种乐器奏出雄壮的军歌,斗志昂扬蔑视侵略者,秋高马肥,沙场点兵,痛击大人敌人在此刻。

战马飞快如的卢,弓弦则似霹雳震动,冲锋势凌厉,豪气贯长虹。实现君主收复失地的心愿,赢得生前身后的功名。而现实却是——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空余悲愤“可怜白发生”!

4、辛弃疾(公元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时,家乡山东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的父亲早亡,祖父辛赞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对他进行着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辛弃疾也亲身体会到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让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远大志向。

二十一岁时,辛弃疾聚集二千余人,参加了耿京的抗金义军。不久,金主完颜亮因战败而死于内乱,辛弃疾建议耿京抓住时机与南宋朝廷联系,以便协同作战,给金国以致命打击。耿京采纳了这一建议,派辛弃疾渡江联络。宋高宗亲自召见辛弃疾,并授耿京天平军节度使,授辛弃疾天平军承务郎。

可是,辛弃疾完成任务返回山东复命时,却发现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所杀。辛弃疾怒发冲冠,咬碎钢牙,他手持利剑,率五十骑敢死队,杀入数万人的金营,活捉叛徒张安国,连夜押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斩首示众,大快人心。

然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江南的风和日丽,在短时间内就消融了人们心头的靖康之耻。宋高宗赵构和大部分朝臣只想苟安,对金屈辱求和,辛弃疾率部渡江归宋后,就被解除了武装,义军官兵像流民一样被散置在各州县。辛弃疾也

文档评论(0)

偶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个人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