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初探》.docx

《“真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初探

【摘要】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不仅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有价值的提问和追问,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领悟,它是一项可以引起师生思维共鸣的双边活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富有生命力的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提出真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提问开始,在质疑中深入,在追问中延伸,把握“真问题”的核心,反思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提高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关键词】真问题提问追问高效策略素养

一、真问题的前世与今生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会设置一个框架,其中一个主要的环节就是“提问”。

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认知难点以及教学内容设置好一些问题,预设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回应,大都会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案例及解析:《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

圆柱体积公式的教学,在小学阶段立体图形的求积中算是比较简单的内容,但是这个简单仅仅限于计算公式的简单,公式简单的背后实则有着复杂的提炼和形成过程。学生如果不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只会套用公式,那么这种“掌握”则是非常肤浅的。稍加变化,学生不理解它的源头便会四处碰壁。所以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家还记得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将陌生的图形转化为熟悉的图形可以为我们解决新问题打开一扇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如果研究圆柱体积呢?”在学生的思维闪光处引入将圆柱切拼成长方体的过程。

教师课件演示动画(将圆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让学生在观察中明确: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体。

观察后小组讨论回答回答了老师设置的三个问题:

把圆柱拼成长方体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形状变了,由圆柱体变成了长方体。体积没有变。

这时教师要追问:圆柱的形状发生改变后,还有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表面积

师:表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深度的追问让学生明白:由圆柱体通过切、拼后转化成长方体,增加的是长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如果没有通过深度的追问,学生在解决相关的问题时,就不能领悟其中的细节,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下面这道题:

如图:将一个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就增加了40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明白了增加的表面积40平方厘米,实际就是半径×高×2,这样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根据底面周长求出半径,继而求出圆柱的高,然后根据圆柱体积公式求出它的体积。认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的是长方体的左右两个侧面,这是学生认知的起点。如果教师没有从学生的这个认知起点出发,很难通过深度的追问让学生灵活变通地去求圆柱的体积。

只有我们领悟了“真问题”的前世,才能更好明白它的“今生”。

二:真问题与学生思维的邂逅

“教师提问要看准时机,适时提问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比作一潭水,教师的提问就如同向潭中投石。”投石的最好的效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感受。

案例及解析《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的模型是“鸡兔同笼”问题。

新课环节,学生受书本提示的影响,选择最多的就是“画图”和“列举法”,但是随着数据的不断变大,学生很快发现“假设法”更方便、快捷。

临近结束,教师提问:你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发现了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其实老师是在提醒同学们,他们具有着相同的模型。在教师的提问下,学生很快发现了假设策略的普适性。

生:好像都可以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师:你会出一道类似的题吗?

生1:学校买了30本书奖励获得校级三好学生的同学,一共花了560元,《诗经》每本18元,《孟子》每本20元。这两种书各多少本?

生2:小红买了练习本和笔记本共10本,付了21元。每本练习本1.5元,每本笔记本3元,她分别买了多少本练习本和笔记本?

生3:小明的储蓄罐里1元和5角的硬币一共40枚,共33元。1元和5角的各多少枚?通过教师的这一提问,学生不仅可以出题,更能将“鸡兔同笼”问题换一种情景植入题目中,感受到“鸡兔同笼”这一历史趣题的魅力,从而让“模型”思想在学生心目中扎根。这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促进作用。

三、真问题,生态课堂的灵魂

在教学中,我们会频繁遇到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不相符的情况。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会想方设法把学生引到自己的“框架”中,对于学生“异想天开”的生成不加处理。但是学生不仅仅是听众,他们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魂,是思维的参与者,问题的发现者,“历史”的推动者。有时候来自学生方面的“问题”甚至是有些笨拙的,但恰恰是这样原始笨拙的问题很有可能是“真问题”,它是学生内心一种真正的困惑的外显。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