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礼节习俗.pdf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丧、傧相、孝子主丧者称“丧主”,是操办丧葬事宜的主人。由于丧礼仪程繁

琐,清规戒律甚多,稍有疏忽,就会造成礼仪不全和失礼,一是对死者不恭,

二是对吊唁者不礼,所以在发生丧事时,必须请有威望、有经验、阅历深、会

办事的长者帮忙料理。古代对指引宾客、赞礼的人员称“傧相”,由于丧主悲痛,

孝子忙于跪接亲友,故丧事安排、礼仪施行,均由傧相主持。

孝子是死者的儿子、孙子、重孙,其中长子、长孙、长重孙为正孝子,他们的

孝服与一般不同,特点是孝布较长,鞋上罩一层白布,在后跟半寸左右现出鞋

的本色,腰间系草编的绳带,手持哭丧棒。服重孝者则披麻戴索,俗称“披麻戴

孝”。

孝子手中拿“哭丧棒”,亦称“丧杖”、“哀杖”。哭丧棒用竹或木制成。其中父丧

用竹杖,称“苴杖”,母丧用桐木杖,称“削杖”。原丧杖是用于孝子拄扶,因孝

子过度哀伤,造成身虚体弱,行走困难,设杖以扶持。后来逐渐演变成俗,为

丧礼中的一种规定。原丧杖长一米,主要用于扶拄,后演为三十公分,主要用

于丧礼仪俗。

成服即丧礼大殓后,死者亲属按同死者关系的亲疏,穿着应持的丧服,叫“成

服”。古代为亡者服丧的丧服分五等,称“五服”。五服为:斩衰、齐衰、大功、

小功、缌麻。五服之内的亲属称“五属”,五服之外,就不再是亲属关系。“斩衰”

是五服中最高的一级,服丧最重,最低的一级是“缌麻”,服丧最轻。由于等级

不同,守孝期和丧服不同。“斩衰”守孝三年,“齐衰”守孝一年。随着社会的变

革,到了清末以后,五服制不行,而行服孝。服孝分三种(l)“重孝”:子女为

父母、妻为夫、承重孙(子亡,长孙按子成服)为祖父母,着素服、束麻绳、

头戴孝箍,女顶白长巾,服穿麻边白鞋。停灵、三七、五七。(2)叔父母、堂

伯叔父母、姑父母顶白布短手巾,孙为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戴孝帽,外甥、

外甥女为舅父母,侄为伯叔父母戴孝帽或顶白布手巾,停灵期服孝,其后则除。

(3)“全破孝”:内外亲吊客,每人一条白布手巾,葬后即除去。有的祖父、

祖母亡故,孙辈穿孝服,帽子前沿正中缝一用红绒扎成的圆球,布鞋加罩白布

面,俗称“封鞋”,鞋跟处不封死,留一宽缝,加缝红布一条;鞋脸正中各缝一

红线球。孙女无帽,则头扎一白布宽带,于前额正中部位缝红绒球一个,鞋同

孙男,这三个绒球称“缨儿”。另外,外祖父、母死亡,外孙、外孙女服孝时也

要带缨,红线球按男左女右,缀于孝帽和封鞋的偏侧,裕称“歪缨”。到了二十

世纪二十年代,市面上有麻制红线球出售,则红线球就改为麻制红线球。建国

后又改孝服为佩带黑纱,红绒球则缀在黑纱上。

对请来的抬殇人员及其它帮忙人员,一律给孝帽。

报丧人死后,由死者的儿孙、侄儿、侄孙们分头给与死者有往来的亲朋、故旧

报信,称“报丧”。报丧分“口传”与“文告”,口传即报丧者分别奔赴亲友家,将

死者的故因、亡故时间简略向亲友说明,然后告之分孝情况以及开吊、送葬日

期。有的报丧特别讲究,孝子报丧须赤脚敞头、披麻。到亲友家须叩头报丧,

路遇亲朋故旧,也须叩头。到一家,必须在这一家吃三个熟鸡蛋,才能离开。

有时亲友不在家,报丧者必须在此家舀一口水喝,喝后才好离开。孝子在村中

挨户“报丧”时,要户户下跪,路遇长老也要下跪敬告。

文告又称“讣告”,也称“讣闻”、“讣音”、“讣文”、“讣式”等,由古代“赴告”演

变而来。古代诸候以崩薨祸福相告,曰“赴告”。“赴”同“讣”。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面报丧又出现了新的形式――讣帖,内容与讣告同,但讣

告可贴可送。而讣帖篇幅小,只宜投送个人。讣告、讣帖都须在死者出殡前送

出,以便亲友及时做好吊丧的准备。讣文用白纸书写,白为凶事的代表色,显

得肃穆、悲痛。

下报单与奔丧死者的子孙奔走亲友家报丧时,因重孝在身,不能进亲友家门,

要等候于门外,当亲友出来时,突然闪出,跪地磕一响头,泣告丧情,称“下报

单”。

奔丧之俗历史悠久,客居在外的人或亲友,听到亡故噩耗,急忙赶回料理丧事

或前往吊唁。

开孝、呈白丧家报丧或发讣告于亲友,葬前一、二天,亲友便带上花圈、香烛、

纸钱、挽联等来丧家吊唁。待亲友、邻里聚集稍多,主人便以白布丈余包裹于

头上,表示吊丧开始。亲友前来吊孝,要先到灵床前行礼,礼毕,丧家跪呈致

吊者孝巾一条,巾长四至五尺,白色,多以白粗布为之。致吊者接孝巾后,立

即顶之于头,或系之于腰,否则被视为失礼。

题主题材头题材盖亦称“写木主”、“写主牌”。古代丧礼规定,除幼丧和凶死

者外,人死后,都要为其设神位,以飨祭祀。死者入殓前,在木主(即神主牌)

未列宗庙前,丧家要择日请本族或当地有名之士,为

文档评论(0)

184****88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