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南移历程及体现.pdfVIP

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南移历程及体现.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化中心南移历程及体现

文化中心的迁移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文化运

动现象。

它是在经济中心转移的牵引力和政治中

心转移的推动力共同作用下逐步迁移的。

然而,

数干年来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心迁移的历史表明,

一旦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国家或一个国

家的文化中心转移到某一个地区,它又会进一步

促进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正是从

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认为,一千多年来中国文化

中心的南迁,尤其是近百年来东南沿海新月形文

化带的形成,为东南沿海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

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我们

不能从理论上真正认识到这种历史的必然性,那

么,在实践中,在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和推动经济

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会瞻前顾后,踌躇不前;就

会失去机遇,遗恨千古。

一、文化中心转移的内在机制

经济中心(又称经济重心)即经济最发达的

核心地区。

经济中心的转移,是导致文化中心转

移的基本的、稳定的、也是最大的牵引力或推动

力。

当然,经济中心的转移是逐步过渡的,是在地

理环境变迁、社会政治动乱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

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由一个地区渐次向另一

个地区迁移的。

根据作者长期研究的结果,从上古到秦汉时

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稳定在中原地区。

从魏

晋到南北朝时期,拉开了江南经济开发的序幕。

虽然此时中国的经济重心仍在黄河流域,但是已

经开始微微向东南倾斜。

唐代中叶的安史之乱使

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国的经济中

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区。

自宋元以来的干余年间,由于黄河流域环境

不断恶化,长江流域条件优越,致使中国的经济

中心始终稳定在江南地区,而且从未出现过再度

回复到黄河流域的任何可能性。

这种南盛北衰的

格局起码还会维持若干个世纪或更久。

正是由于

中国经济中心转移的这种基本趋势及其所形成

的经济发展格局,吸引着中国的文化中心和政治

中心先后在北宋王朝末叶和灭亡之后相继转移

到了江南地区。

换言之,如果没有经济中心的转

移,另两类中心的转移就很难实现。

政治中心一方面随着经济中心的转移而转

移;另一方面,由于国内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形

势的不断转换,它有时往往脱离经济发达地区而

向斗争的第一线转移,它对文化中心转移的影响

是有条件的、不太稳定的。

当两者转移方向一致

的时候,政治中心则往往促进文化中心地区文化

的进一步发展。

从夏、商、周三代到北宋灭亡的三干多年间,

中国的政治中心始终在黄河流域,并且沿着西安

—洛阳—开封轴心缓缓自西向东迁移。

其中

历时最长者当属西安。

自秦汉到隋唐的千余年

间,长安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

它领导中国文

化第一次在汉代、第二次在唐代登上了世界封建

文化的高峰。

公元1127年的开封陷落和宋室南迁,标志

着中国的政治中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江南。

州和南京曾一时成为偏安王朝的首府。

然而,由

于塞外游牧民族对农业王朝的威胁并未消除,所

以,中国的政治中心便在明朝初年北上燕赵,北

京成了最近数百年间中国的政治中心。

二、中国文化中心转移的历史轨迹

1.中原文化时代

根据我们对2500多年来中国历代人才地理

分布的空间转换过程所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从夏商时代文明起源一直到北宋灭亡的300。

间,中原地区始终支撑着中国文化的江山。

故将

这一时期称为“中原文化时代”。

从上古到秦汉时代,由于中国的经济中心稳

定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因而这里人才辈出,

学风浓厚,齐、鲁、关、洛为学术重镇。

春秋战国时

代诸子崛起,百家争鸣,各持学说,各据地域,学

风弥漫于黄淮之间的鲁、齐、楚、魏、卫、韩、赵地

区,尤以孔子讲学的鲁国学风最浓。

东汉时代,中国的文化中心仍然在黄河中下

游地区,春秋战国时代文化发达的齐、鲁、宋、楚、

韩、卫一带,学风依然浓重。

就东汉的行政区划分

来看,也是以充州学风最盛,而充州又首推陈留

郡鼎盛。

从三国时代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重心(中心)

的微微向东南倾斜,历魏晋南北朝而至隋唐,一

直到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基本上转

移到东南地区,南方学风经历了长达六、七百年

的逐渐兴起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中心

由北向南艰难转移的过渡时期。

唐代学风的全国分布仍然表现出北盛南弱

的总态势。

在学风浓重的黄河流域,学风分布的

轮廓恰似一把以关中为柄的巨型扇子,扇叶覆盖

了今天的晋南、冀南、鲁西、苏北、皖北以及全部

河南省域。

人才最密集的地区在当时河北道南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5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