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公共产品供给.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产品供给;PublicGoods的中文译名有:

公共产品

公共物品

公共品

公共财货

……

;1、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

私人产品:竞争性和排他性。

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某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减少他人的消费数量。

即消费者人数增加所引起的MC=0。;非排他性:在技术上无法将“免费搭车者”(FreeRider)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或者排他成本很高。

【ZBM提问】

是否可能存在制度上的非排他性?

;2、公共产品的种类

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准公共产品:非竞争性、排他性。

全国性公共产品:所有成员受益。

地方性公共产品:部分成员受益。;;二、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1、纯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私人部门不愿意充分供给纯公共产品,因为供给成本无法补偿。

【ZBM提问】

为什么说“不愿意充分供给”?;2、纯公共产品的供给

(1)局部均衡模型

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把该种私人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

面对私人产品,消费者无法改变价格,但是愿意购买的数量是不一样的。;;纯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把该种公共产品的个人需求曲线垂直相加。

面对纯公共产品,消费者无法改变数量,但是愿意缴纳的税收是不一样的。

需求曲线事实上是虚拟的。

;;(2)一般均衡模型

假设B的效用水平既定,把BB曲线下移到图(c)得B1B1线,它与FF曲线形成交点P和Q。

过点P和Q作垂直于横轴的虚线,分别形成G1和G2点,表明B可能消费G1至G2的公共产品。

A与B一样消费G1至G2的公共产品。;A可能消费的私人产品数量

=由FF曲线所决定的消费总量-B的消费量之差。

从点G1和G2出发,在图(a)中画出个人A的消费可能性曲线TT。

;它是当个人B的消费满足之后,个人A可能消费的私人产品X和公共产品G的不同组合。

对应于P和Q两点,A可能消费的两类产品之组合分别是P′和Q′。;如果TT曲线恰好与AA曲线相切,切点M代表A所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

从M点作垂线到图(c),不难发现:

A消费XA数量的私人产品和G′数量的公共产品;

B消费XB数量的私人产品和G′数量的公共产品。

;TT线

=FF线下的纵向距离-B1B1线下的纵向距离。

TT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

=FF线上对应点的斜率-BB线上对应点的斜率。;在M点:

TT线的斜率=AA线的斜率=MRSA;

BB线的斜率=MRSB;

FF线的斜率=MRT。

MRSA=MRT-MRSB,也即

MRSA+MRSB=MRT

消费公、私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生产两类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纯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公共供给可能产生低效率,包括配置低效率和X-无效率。

配置低效率:官僚为追求自身利益,过多地征税,过少地供给公共产品;

X-无效率:缺乏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动机造成的资源浪费。;三、准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1、准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

准公共产品可以公共提供,也可以私人提供,因为消费者的受益程度可以量化。

公共供给的净收益:总收益-(建设成本+征税成本+征税的福利成本)

私人供给的净收益:总收益-(建设成本+收费成本+收费的福利成本)

;;2、准公共产品的合作供给

MUu:直接使用者的MR曲线;

MUs:所有社会成员的MR曲线;

因为某些设施具有正外部性,如城市垃圾清理设施会降低该城市传染疾病的风险。

∑MBi表示总边际收益,MC为MC曲线,效率产量应为Q*。;结果,所有社会成员缴纳OP1数量的一般税,直接使用者缴纳OP2数量的使用费,两者加总等于MC。

如果不收使用费仅收一般税,则需求量为Q1;

如果连一般税也不收,那么需求量为Q2。而Q1和Q2都不是效率产量。

;;四、公共产品短缺

1、现实表现

(1)社会治安领域

公安部统计,2003年全国立案刑事案件439万起,破案184万起,破案率仅为42%。

原因很多,如人口流动性强、收入分配两极分化、警力不足等。;警力不足是事实。

按官方统计

文档评论(0)

159****94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