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人口发展功能区.docxVIP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长三角人口发展功能区

?

??

?

?

?

?

?

?

?

???

?

?

?

?

?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国土面积占全国的1%。2007年,三地常住人口达1.45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1.2%,流动人口3900多万,约占全国流动人口总数的26%,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2.7%。

根据人居环境适宜性、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系统评价与规划长三角人口发展功能区,推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和经济环境在空间上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增强长三角在产业和人口方面的集聚效应,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

一长三角人口发展现状

长三角人口一直处于低自然增长状态,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长三角人口总量增长快速,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的大量进入。目前,长三角人口密度较高,从长三角产业发展与大城市群的应有聚集效应来看,还有一定的人口增长需求与潜力。

(一)人口自然变动保持低增长

长三角整体上已率先进入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的人口优化发展阶段,这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的表现,是该地区计划生育工作的显著成效。自1993年起,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变动连续出现负增长,2001~2007年,年均为-1.78‰。江苏、浙江两省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缓慢。2001~2007年,江苏户籍人口自然增长年均为2.94‰;浙江省户籍人口自然增长年均为4.11‰。

(二)人口总量增长快速

长三角人口增量中比较大的是外来人口。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长三角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是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长三角常住人口增长率高于户籍人口增长率,常住人口增长与户籍人口增长的“剪刀差”,是长三角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

2000年,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户籍人口为12891.9万人。到2007年,户籍人口增加到13392.3万人,增加了500.4万人,增长了3.88%,年均增加62.55万人。同期,长三角常住人口增加了930.26万人,增长了6.83%,年均增加116.28万人。

长三角人口压力主要来自流动人口集聚数量的不断攀升。到2004年底,上海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流动人口403.8万人,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为1778万人,流动人口总量已超过500万人。2006年底,浙江省流动人口总量已达1545.3万人,2007年6月,达到1670.7万人。2005年6月,江苏省已登记暂住人口1030万人,2007年达1800万。2007年末,长三角流动人口0.39亿人,约占全国流动人口总量的26%。

(三)人口密度较大

长三角地区人口密度上升较快。按户籍人口计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长三角的人口密度为611人/平方公里,2007年末达到634人/平方公里。按常住人口计算,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长三角的人口密度为642人/平方公里,2007年末为690人/平方公里。

从全国范围来看,2007年末,全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138人/平方公里,长三角常住人口密度达到全国平均人口密度的5倍;环渤海三省两市常住人口密度为448人/平方公里,长三角常住人口密度是其1.5倍;粤港澳大珠三角常住人口密度为563人,长三角常住人口密度是它的1.2倍;“9+2”泛珠三角常住人口密度为232人/平方公里,长三角常住人口密度是其3倍。

(四)人口聚集度逐渐提升

某一地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对于人口的聚集程度,其比例越高,说明该地区对于人口越具有吸引力,反之则说明该地区人口外流较多。这一比例大于120可视为一类地区(强度人口聚集地区),比例在110~120之间可视为二类地区(中度人口集聚地区),比例在100~110之间为三类地区(弱度人口集聚地区),小于100为四类地区(人口净流失地区)。

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看,1990年长三角区域的总常住人口只略多于总户籍人口,两者之比约为100∶100,总体上还处于人口平衡状况,区域内差异都相当小。进入21世纪,长三角两省一市均已成为人口净流入地。上海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最为强劲。2000~2007年,上海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大于120,属于人口聚集一类地区;其他两省的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均在100~110之间,属于人口聚集三类地区。总的趋势是,长三角区域的人口聚集度逐渐提高,形成了较好的人口集聚效应。

(五)流动人口本地化的比例不高

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在聚集和吸纳流动人口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8年来,长三角区域的流动人口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时期。但与流入的人口数量相比,流动人口中正式落户当地的比例并不高。

其中,上海居住半年以

文档评论(0)

黄锦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美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