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短歌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短歌行》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一、教材分析

《短歌行》是魏时曹操以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诗中政治理想的高扬,建功立业的欲望,强烈的个性,都体现了魏晋时代文人的创作风格。学习这首诗歌将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有着正面的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曹操及其写作背景;熟练背诵诗歌。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曹操“忧”的内涵,感受诗歌的情感变化。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学习曹操为实现人生价值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难点:分析诗中运用比兴、典故等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读标题

1.歌行

歌行是乐府诗的一种,除了歌、行,还有吟、曲、引等,也是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大规模扩建,主要掌管音乐,并监管搜集各地的民歌,配上音乐,便于在朝廷宴饮或祭祀时演唱,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被称为乐府诗。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歌体裁。

2.长歌与短歌

《乐府题解》“长歌正激烈”,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二)读作者

1.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许劭:“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裴松之:“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

唐太宗:“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苏轼:“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毛泽东:“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说:“曹操是可爱的奸雄,他的奸与雄统一于雄。”

挟天子以令诸侯,奸诈狡猾、善耍权谋是他;枉杀一千,不放一个,生性多疑,狠毒残忍是他;生民百遗,念之断肠,心系苍生,胸怀社稷是他;统一北方,征讨孙刘,雄才大略,志向高远是他;东临碣石,横槊赋诗,建安风骨,才华横溢亦是他。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2.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外定武功”,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灭袁绍、定乌桓、降刘宗、走赤壁、克马超、收张鲁、封魏王)并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北方屯田,兴修水利)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精兵法,善诗文,“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诗作继承《诗经》及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充分体现现实主义精神,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反映当时动乱的现实,代表作有《苦寒行》《薤露行》《蒿里行》等;二是表现其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

3.写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征服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孙刘联盟”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54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短歌行》。

(三)读正文

1.声与情:读准节奏(四言诗两字一节拍)、情感基调,注意声音的长短、断续、轻重、疾徐、抑扬,声情并茂

播放朗读视频。齐读。

2.读懂诗意,铜雀聚贤

(1)从全诗来看,诗眼是哪个字呢?

明确:“忧”。

小组讨论:全诗当中反复出现“忧”字,那么诗人的心中究竟在忧什么?这些“忧”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2)分析第一节——诗人为何而忧?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明确:一忧:人生短暂

①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②比喻。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逝的感慨。

③借代。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

(3)分析第二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其他:比兴

借代——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用青衿指代有学问的人。

(四)分析第三节——作者运用什么手法?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贤才喻为明月。以“明月”之可望而不可即,比喻贤才之难得。诗人因求贤才不得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这四句诗仍是写“忧”,从情感上照应第一节。“越陌度阡”四句呼应第二节,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二忧:贤才难得

(5)分析第四节——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三忧:功业未成

(比兴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