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9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过知识)-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xVIP

考点29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过知识)-备战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点29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学问线索

十月革命后,苏俄(联)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月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渐渐形成。其次次世界大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苏联开头进行改革,但都未突破斯大林体制束缚,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证明斯大林体制的失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政治:十月革命成功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疯狂反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威逼。

(2)军事: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斗时期。

(3)经济:粮食严峻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3.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安排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

5.评价

(1)乐观: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上的成功,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2)消极: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它严峻超越苏俄的生产力水平,引发农夫和士兵的不满。

名师点睛(1)余粮收集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接受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来进展生产力,着眼点在于生产关系的变革,结果忽视了生产力的进展水平。

二、新经济政策

1.背景

(1)现实缘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严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根本缘由:当时苏俄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小农经济占优势,工业生产落后。

2.开头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3.内容

农业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

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商业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安排

废除实物安排制

4.特点

(1)管理方法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经济体制方面: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很多种全部制形式存在。

5.影响:提高了人民的生产乐观性,促进了经济恢复,有利于政治稳定。

三、“斯大林模式”

1.背景

(1)苏联的建立: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正式成立。

(2)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新经济政策被渐渐取消。

2.表现

(1)工业政策:优先进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进展供应资金。

(2)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

(3)农业政策: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

3.特点

经济

优先进展重工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

政治

高度集权,权力高度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党政不分,个人专权;民主法制被忽视,缺少群众监督

思想

个人崇拜之风盛行,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4.评价

(1)成就

①开拓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方案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在短期内实现工业化及经济的快速进展。

②为反法西斯战斗的成功奠定了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进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的滞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向农夫索取太多,压抑了他们的生产乐观性。

③长期执行方案指令阻碍经济的持续进展。

④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缘由。

四、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彷徨与歧路”

措施

结果

赫鲁晓夫改革

(1)农业: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倡种植玉米

(2)工业:将部分中心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企业部分权利;肯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在肯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

(1)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2)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3)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4)重点进展重工业,特殊是军事工业

军备竞赛加重了经济负担。1975年以后,国民经济进入停滞时期

戈尔巴乔夫改革

(1)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承认市场的调整作用

(2)以指导性方案指标代替指令性方案指标

(3)调整全部制结构

(4)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租赁承包,消灭合资企业

(5)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实行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改革并未取得成功,之后改革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归纳总结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1.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缘由与评价

实行的缘由:国内经济文化落后,资金格外短缺,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不能满足工业化的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没有阅历可供借鉴,苏联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将全部生产资料收归整个社会全部,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排斥在社会主义之

文档评论(0)

nln199304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