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提问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ocxVIP

启发式提问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索与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启发式提问驱动学生深度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

?

杨红梅

摘要:未来的教育希望学生成为既会答题又会思考,既能接受又能创造的“高分高能者”。学生要能够深度学习,全面发展;教师要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可见,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是课堂上密切相关、互为依存的有机整体。学生的深度学习依赖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帮助,教师的启发式提问是为他们打开深度学习大门的关键钥匙,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而教师的提问也会在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下不断提高质量。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提问;深度学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2.005

:G623:A:1671—1580(2020)02—0021—05

自新世纪开端以来,在中国大地上一直进行着的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快20年。20年弹指一挥间,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从机械化训练、程序式叙述算理到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从以文本为中心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从教师们精彩的讲授到学生们大胆的创新,从教师为课堂核心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成效不小,但依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在参加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中,我们依然看到很多课堂披着改革的外衣,用着新课程理念,走得却是应试教育的老路。

当下的数学课堂,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课堂上热热闹闹,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一样都没有少,但是细细品味和思量,总觉得学生的思考少之又少,数学素养并没有得到提高;老师们创设了一连串的问题来推动学习内容的深入,但这些问题却没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问题的启发性不强引发了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很多老师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急于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真正经历知识再创造的过程轻描淡写,丢失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时机;数学课应该有数学课的样子,有些课变成了思想教育课或生活实践课,没有凸显数学学科的本质。还有很多课堂的学习样态停留在浅层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教学而教学,深度学习的普及具有现实意义。

一、走向深度学习的困境与归因

(一)观念难以改变

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很难的,尤其是教师们从入职就开始沿用和习得的观念。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总在更新和改进,教师们由于一线教学工作的紧张和繁重,常常更关注教材和教法,理念更新相对滞后。当下,可能有的教师还没有听说过深度学习,何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呢?课堂上进行深度学习的前提是教师们有兴趣、有热情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愿意为教学改革作出改变。

(二)教学时间有限

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毕竟是有限的。很多课程,笔者在亲身教学中,都感到时间上已是分秒必争,下课铃声响起时仍是意犹未尽,很多目标没有彻底达成。深度学习更是如此,它的实施更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有效的教学时间与无限的教学愿景之间的矛盾,就是很多教师们不愿在合作、探究中过分浪费时间的原因。

(三)成果显现缓慢

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定期检测,加以分析,这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学校改进管理。为了更好地迎接测试,教师们更喜欢多快好省的告知式教学方式,因为省时又省力,在考试中更容易获得优异的成绩。而深度学习常常需要耗费大量思考、探索、等待的时间,在课堂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必然挤占练习、巩固的时间,影响分数,效果不被教师们认可。

短期效果来看,深度学习的实施难度与实施效果不成比例,甚至“卖力不讨好”。但随着年级的升高,知识难度的提升,问题逐渐变得复杂多样,深度学习的效果将逐渐彰显。它对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这些能力恰恰是学生们在学习力上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培养会思考、有思想、能创新的人远比培养记住知识的人更重要。

笔者曾讲过六年级的《比例尺》一课,这是一节有专家听评课的常规课,笔者大胆地进行教学方式改革,通过启发式提问不斷激励学生去观察、提问、合作、交流、思辨,探索什么是比例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探究后,教学显性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学生没有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述出比例尺的含义)。但是,学生对于比例尺的含义却有了充分的感知和理解。当下来看,这应该就是一种深度学习,正如20世纪中叶,英国哲学家波兰尼所揭示的:“人类有两种知识,通常所说的知识是用书面文字或地图、数学公式来表述的,这只是知识的一种形式,还有一种知识是不能系统表述的,例如有关我们行为的某种知识,如果我们将一种知识称为显性知识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将后一种知识称为缄默知识。”学生们在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下,经历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看似没有形成明确的显性知识,但是缄默知识却已在深度学习中循序落实。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个引导者的作用就体现在学生遇到难题而百思不得其解时,教师适时调控

文档评论(0)

180****9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