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1
“烙饼”是一节渗透统筹优化思想的数学课,它通过简单的
优化问题渗透简单的优化思想。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以
“烙饼”为主题,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
才能尽快吃上饼?展开教学,设计了烙1张、2张、3张———
—单张,双张饼的探究过程。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
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
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利用手中小圆片
代替饼,经历了从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
规律——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整节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我渗
透了以下理念:
1、解放学生的手,让学生操作实践
“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
主性。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自主小研究,要求让学生以圆形纸片
替代饼,自己先进行烙饼活动,自主探究1张饼,2张饼,3张
饼的最少烙饼时间。这一环节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来,在操作中感知,在实践中升华。并且,这一环节,紧密联系
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生
动,现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
数学,数学时时为我们生活服务,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2、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畅所欲言。
课堂上,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再全班
交流,特别是3张饼怎么烙这个重难点,让学生说,让学生议,
充分以生为本,师只在关键处引导,这一环节实现了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它既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师生之间的互
动。水尝水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通过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体系,形成条理化,规
律化的知识结构。
3、让学生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烙饼问题”,它所呈现的是优化问题,优化问题是人们经
常要遇到的问题,例如,我们出门旅行就要考虑选择怎样的路线
和交通工具,才能使旅行所需费用最少或者所花的时间最短;所
以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数学思想方法。这节课中我认
为学生体会的还不错。
本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生本理念”体现的还不够,教师
放手的力度不大,特别是让学生找烙饼规律时,师讲的还是太多,
此外本节中练习的也不多。
《烙饼问题》教学反思2
本节课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
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
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成功之处:
1.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发现规律。在教学中让学生
利用准备的圆片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操作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情
况:
(1)每次烙完一张饼,6+6+6=18(分钟)
(2)第一次烙1号和2号饼的正面,第二次烙1号和2号
饼的反面,第三次烙3号饼的正面,第四次烙3号饼的反面,
3+3+3+3=12(分钟)
(3)第一次烙1号和2号饼的正面,第二次烙1号的反面
和3号饼的正面,第三次烙2号和3号饼的反面,3+3+3=9(分
钟)
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观察,哪种方法可以尽快吃上饼呢,为
什么?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最后达成共识:每次总烙2张饼,
别让锅空闲,这样应该最省时间。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要烙4张饼、5张
饼、6张饼……呢?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得出:饼的张数×每面
烙的时间=所需最少时间。
2.延伸拓展,启迪思维。在学生发现烙饼的规律后,教师提
出当每次最多能烙3张饼,这个规律是否依然适用呢?你又会发
现什么呢?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只要把饼的张数×每面烙的时间=
所需最少时间转化为总面数÷每次可烙的面数×每面烙的时间=
所需最少时间就可以得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总面数÷每次可
烙的面数”实际上就等于饼的张数。
不足之处:
由于对烙饼问题进行了拓展,导致练习时间不充分,学生对
于烙饼问题的规律掌握不够熟练,出现了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时学
生对于每面烙的时间理解不到位,把每面烙的时间和烙一张饼所
用的时间混淆,没有注意到必须用饼的张数乘每面烙的时间。
再教设计:
对于烙饼问题的拓展可以留给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应该留有
更多的时间对本节课的问题进行针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