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的进展.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内隐刻板印象研究的进展

?

?

论文导读:利用对内隐动机的投射测量与对外显动机测量之间的比的得出结论,认为投射和直接测量的对象是不同的。目前,社会心理学对于日常生活中的刻板印象效应的研究与解释尚处于起步阶段。

关键词:内隐,刻板印象

?

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学领域长期注意力的焦点之一。从认知理论角度来说刻板印象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涉及知觉者的关于某个人类群体的知识、观念与预期的认知结构,是连结某个社会群体与一系列品质及行为特征的抽象的知识结构,具有指导整个群体乃至于群体成员的信息加工预期的作用。其运作方式往往是内隐性的(自动化的),,然而这种自动化又不是固定的和不可避免的,是有条件的,是“目标依赖的自动化”[1]。有关内隐刻板印象的研究大致可总结如下。

1内隐刻板印象的种类

1.1内隐种族刻板印象

1.对种族刻板印象采用间接测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这是一种自动化的操作过程,而且“可

2.恶的种族偏见”是广泛存在的,其程度要比用直接或外显测量的结果更为严重。具有代表性的实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Gaertner和Mclaughlin(1983)[2]的实验是要求被试判断所呈现的一对字符串是否为单词,并用“是”作回答。研究者选取被试用“是”作回答的反应时来测量所呈现的一对词的关系。结果发现白人被试对“白种人—肯定词”的反应要比“黑种人-肯定词”的反应时短,而在否定性词的配对中则无这种差异。Dovidio(1986)[3]先呈现一个启动词(白人或黑人)再呈现一目标词(描述肯定或否定品质的词),要求判断目标词对于启动词是否“永远正确”或“总是错误”。结果表明启动词是白人是被试对肯定词的反应速度比启动词是黑人时快,并且反则反之。对此实验者认为那些明确否认自己有种族偏见的人,其思想中存在着“对黑人在信念和体验上的平等价值体系与个体并未意识到的否定观念的矛盾”,这种矛盾正是内隐刻板印象的体现。

3.1.2内隐性别刻板印象

4.虽然社会各方都主张男女平等,但男性在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优越性和主宰地位的观念仍然扎根在我们的深层意识领域,存在着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并且“定型观念、偏见可以微妙到这种程度,以至于我们无法觉察到自己有偏见”[4]

5.Jocoby和kelly(1989)[5]进行了名望判断的内隐记忆研究。让被试读一个列有著名人物和非著名人物的名单,24小时后,给相同的被试呈现第一天见过的和未见过的非著名人物名单,判断那些是著名人物,被试倾向于把见过的非著名人物判断为著名人物,实验者称之为非著名人物“一夜成名”现象。Banaji和Greenwald(1994)[6]利用Jocoby的实验程序进行了内隐性别刻板印象研究。他们将非著名人物的姓名改为易辨的男性或女性,将数据转化为成功率(著名人物被判断为著名人物的比率)和虚假警报率(非著名人物被判断为著名人物的比率),结果表明:男性的成功率高于女性,男性姓名的虚假警报率高于女性,这说明男性的成功更大这一内隐性别刻板印象是广泛存在的。

6.Banaji等[7]对男女性的攻击性和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证实了实验预期:实验所激活的特质(攻击性或依赖性)对与之具有刻板印象适宜性的范畴(男性或女性)产生影响。在攻击性判断的实验中,接触攻击性行为描述启动的被试比接触中性启动的被试更容易将男性判断为攻击性的,对女性目标判断则不存在这一效应。在依赖性判断实验中,接触依赖性行为描述启动的被试比接触中性启动的被试更容易将女性判断为依赖性,而在相同行为启动中则不会将男性判断为依赖性。论文格式。

7.葛明贵(1998)[8]采用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词对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词为实验材料研究内隐性别刻板印象。发现被试对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词的外显记忆没有表现出差异。但对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词的内隐记忆差异显著,突出表现在对“女性加工的精细化”和对“男性加工的相对宽松化”上。造成这种对女性目标词加工精细化的原因在于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对女性的不公正态度。通过直接的测量不能了解到,其发生作用是主体没有明确意识到的。研究者称之为“内隐刻板印象”。

8.周爱保(1999)[9]在研究信息的性质对内隐社会印象的影响时发现在以男性为主的社会中,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更为苛刻,对女性形成的社会印象更为消极。表现出“歧视性的内隐性别偏见”,证明性别刻板印象在两性中都存在,只是表现方式不同罢了。

9.1.3内隐职业刻板印象

于泳红(2003)[10]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相应的确外显报告考察了大学生在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中的态度。结果表明,被试的内隐和外显态度出现了分离,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内隐职业偏见和职业性别刻板印象,大学生对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人员的评价更为积极,而对从事服务行业的人员评价更为消极。被试更倾向于将专业技术与男性联系起来,把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