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牌照叫停疑云.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能源汽车牌照叫停疑云

作者:暂无

来源:《能源》2017年第8期

先有“发改委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后有“工信部发话喊停3025款新能

源汽车生产与销售”。短暂的蜜月期后,由牌照引发的讨论或将开启新能源汽车行业新一轮洗

牌。

文|本刊记者余娜

在开闸引入“鲶鱼”带动行业进步实行了一年之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准入管理或将有

了新的想法。

6月5日,有媒体报道称,中国拟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发放。7月6日,工信部

暂停了3025款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

如上述消息属实,无论关卡设在“发改委核准项目”还是“工信部发放资质”,亦或同时

加严,都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我们是第十家拿到发改委核准的车企,但目前所谓拿到资质车企其实只拿到一半。发改

委项目核准是指企业有建设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资格,产品上市销售还需要工信部准入。”云

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心文在5月受访时如上表示。

这也意味着,获得发改委核准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仅仅拿到了一半资质,未来仍有可能出局。

可喜的是,仅1个月后,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97批),

云度新能源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其正式从“生产允许”升级成为“销售允许”。

政策整体利好的当下,缘何传出“暂停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发放”?上述消息一旦

坐实,又将对全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立项到准入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又称牌照,准生证,对于2014年不断涌现的新能源造车企业来说,

它是能否进入整车生产制造领域的敲门砖。

据了解,目前拿到“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共有15家。对于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查,

是中国的“特殊国情”之一。相较于传统汽车的生产资质审查,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查经

历了“严格管制”到“宽进严出”的变化。

在发改委200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对于新建汽车生产企业的投资项目要求

是:项目投资总额不得低于20亿元人民币,四缸发动机的乘用车年产能不低于5万辆。

而在2015年《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的文件中,已对发改委工信部两个部门在

汽车制造行业的管理角色进行了清晰定位。

其中,发改委主管投资部分,对投资主体提出条件并通过各个层级的发改委对投资主体在

30工作日内完成审查,而工信部负责准入管理,对新建企业和产品准入进行规定并审核。

投资项目的立项看重的是资本结构和15辆样车的试制能力,而获取企业和产品准入许可,

则需要工信部对量产车进行检验并审核,也就是说根据汽车产品的生产进度,从项目立项到工

信部的资质批复还有1-2年的时间要走,而且相比于发改委的立项批复,工信部的资质审核对

于产品各项指标的要求会严格得多。

拿到发改委的一个项目立项,是获取生产资质的先行条件,而实现这一步相对来说并不难,

可要获得工信部的产品准入,却并非易事。

“业界对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发放有误读,事实上,发改委核准不等于新能源汽车资质

发放。”业内一位资深从业人员向《能源》记者分析,“所有新建车企获得发改委核准仅是第

一步,想要真正获得资质还需通过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而最终能否卖车,还

需看企业及产品是否进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

7月6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97批)》和《新能源汽车推

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第6批)最新公告。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共有15家企业获得了发改委的项目准入,但仅有北汽新能源和

云度新能源两家企业的产品进了工信部的产品公告目录。

按照规定,我国对新能源生产资质实行双批制,即申请新能源资质审核的企业在通过发改

委的审批后,还需再获得工信部的审批。

事实上,业内批评发改委存在资质“放水”的质疑声一直不绝于耳。在他们看来,今年短

短半年间,发改委就已发放8张生产资质,审批数量远超去年总量,按此速度审批下去,新能

源汽车产能或将出现严重过剩。

“显然,工信部在第二道‘关卡’上采取了更为审慎的态度,而这次‘叫停’风波,或被

视为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狂飙的一次纠偏。”业内人士评论。

从骗补到骗资质

政策整体看来均为利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何此时收紧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审批发放的

门槛?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方面,在已获得核准的纯电动乘用

文档评论(0)

152****19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