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家介绍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翻译发展史的3个历史时期☆古代: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近代: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时期“五四”以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现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时期

四个阶段|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家(安清、支谦、慧远、道安、鸠摩罗什、玄奘、义净等)|清末民初翻译家(林纾、严复、梁启超、马建忠、周氏兄弟、王国维、苏曼殊、周桂笙等)|民国时期翻译家(鲁迅、林语堂、茅盾、瞿秋白、郭沫若、朱光潜、胡适、郑振铎、董秋斯、梁实秋、朱生豪等)|新中国成立后翻译家(傅雷、钱钟书、季羡林、杨宪益、叶君健等)

※中国古代翻译简史及理论家介绍一、东汉—唐宋的佛经翻译安清,字世高,西域安息国的王太子,汉代翻译佛经贡献最大者,他精通汉语,所译佛典“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为翻译之首”。安世高可以说是佛经汉译的创始人,他首先译介了印度小乘佛教禅类的经典。国内著名翻译理论学家介绍支谦,三国时佛经翻译家,又名支越,字恭明,他的祖先是汉灵帝时入中国籍的月支族后裔。他从小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精通汉文,后又兼学梵书,受业于同族学者支亮,通达大乘佛教理论。他对后来佛典翻译的改进,也起了不少作用。他首先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主张尚文尚约应该调和。

|释道安,东晋时期杰出的佛教学者,主持译事过程中,总结译经的经验与困难,归纳出佛经翻译著名的“五失本,三不易”观点。由于佛经翻译存在着五种情况无法与梵文原意相符,与三种不易翻译的情况,因此道安提倡直译,主张译笔宜力求质朴,此一观点,影响日后的翻译甚大。|鸠摩罗什,东晋时后秦高僧、国师、著名的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及其弟子含辛茹苦历经12载,译出经典74部384卷,这些经卷对中国和世界佛教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影响。他与义净、唐玄奘被尊称为历史上佛教三大翻译家。鸠摩罗什主张意译,成为中国翻译

|玄奘,(600-664),原名陈袆,长安大慈恩寺和尚,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唐代高僧,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并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贵典籍,世称“新译”。他提倡忠于原本、逐字翻译之译经新规则。至后代,译经家每以玄奘所立之定则为法式,且称玄奘以前所译之经为旧译,自玄奘以后所译之经为新译。

|玄奘的翻译理论主要有两点:(1)“既须求真,又须喻俗”(2)“五种不翻”

|玄奘大师“五不翻”:1.“秘密故不翻”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佛经中有大量的“秘密”,如“咒语”等。“陀罗尼”在梵语中的意思就是“咒语”,汉译为“秘密语”、“真言”或“神妙章句简单的符号”,是佛、菩萨、诸天的秘语,总括佛、菩萨公德、誓愿及佛法精义的简单的语言符号。

|例如,“阿弥陀佛”意为“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意为“哦!莲花里的珠宝!”

|《大悲咒》共84句,全部采用音译,第一句“南无喝罗怛那哆罗夜耶”意为“皈依三宝”;《般若婆罗蜜多心经》“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意为“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大家都度到彼岸,愿正觉的法成就”。

|诸如此类的陀罗尼均采用音译,世代口耳相传,其所体现的神秘力量形成了强大的心理震慑力。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翻译,则意趣全无。

2.“多含故不翻”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佛教经典中有些词语含义非常丰富,而汉语中找不到与之完全对应的词语,如果使用其中一个含义的词语,则会造成信息与意义缺失。

|例如,“薄伽梵”具有六种意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汉语里不存在同时包含这六种意义的对应词汇,如果采取意译,在一定的语境中只能译出其中的一个意义,而其余五种意义都会缺失,因此只能音译

3.“此无故不翻”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阎浮树”又名“胜金树”,只产于印度等地,中国没有这种树,所以采用音译。同样,“槟榔”是印尼语的音译,“葡萄”是大宛语的音译,“西瓜”是女真语的音译,“茉莉”和“昙花”是梵语音译,等等。

|这种彼有我无或彼无我有的文化局限词,即只存在于一种文化当中,而另一种文化中没有的事物或概念,一般都采用音译的方式,保持原文化的形态和精神。

4.“顺古故不翻”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

|例如,“阿耨菩提”,可以翻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但是,从东汉以来,历代佛经翻译家都用梵文音译,所以玄奘认为不需采用意译,而应保持其约定俗成的音译。

5.“生善故不翻”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例如,“般若”跟汉语里的“智慧”意思差不多,但有着轻重之分。

|“

文档评论(0)

181****75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