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誓“学好语文”的化学家傅鹰.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誓“学好语文”的化学家傅鹰

傅鹰是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学委员、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杰出的教育家、国际上知名的胶体化

学和表面化学专家。他热爱祖国,献身于科学和教育事业并做出了重大贡献。傅鹰为人耿直、

胸怀坦荡、实事求是、刚正不阿。

(一)决心将知识献给祖国

傅鹰于1902年1月19日生于北京,祖籍福建省福州市。傅鹰的父亲曾做过北洋政府驻

帝俄外交官员。

傅鹰小时候喜欢足球、篮球、游泳等体育活动。1916年,他进北京汇文学校(后改称

汇文中学)读书。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以及《新青年》杂志等,曾给予傅鹰深刻的影响。

1919年,傅鹰考入燕京大学化学系。1922年,赴美国在著名胶体化学家巴特尔

(F·E·Bartell)教授的指导下,傅鹰写出了博士论文,于1928年获博士学位,时年26岁。

在密执安大学,傅鹰结识了张锦女士,张锦是清朝两广总督张鸣歧之女,山东无棣县人,

生于1910年。1927年,张锦赴美留学。1933年,张锦23岁获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有机化学专业)。

傅鹰在密执安大学研究院毕业后,美国一家化学公司曾派人以优厚待遇聘请他到该公司

工作,希望他长期留在美国。傅鹰当即与张锦商量。张锦说:“我们花了中国的很多钱到国

外留学,不是件容易事。现在若留在国外,为外国人做事,对不起中国人!”张锦还填了一

首词,赠给傅鹰。其中有这样一句:“待归来整理旧山河,同努力!”

傅鹰很同意她的意见,决心将自己的知识献给祖国。1929年秋天,傅鹰应沈阳东北大

学之请,离开美国。1930年,受北京协和医学院聘请到该院任教。

傅鹰怀着一颗火热的心,回到祖国,满腔热情投入科学和教育事业。1932年傅鹰转到

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张锦回国,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工作。翌年,她与傅鹰结婚。

1934年,傅鹰应聘到重庆大学,任教5年之久。1935年,张锦也转到重庆大学任教。

当时重庆生活远比京、沪等大城市艰苦,傅鹰夫妇身穿“爱国布”(一种灰黑色粗布)长衫,

居于一间只有10多平方米的小屋中。除上课外,夫妇俩终日闭门不出,刻苦功读。小屋内

放着从教室里搬来的小课桌,傅鹰和张锦“各据一方”,埋头工作。这时,傅鹰的内侄张存浩

与他生活在一起,傅鹰待他如长子,抚养他成人。

后来,厦门大学校长萨本栋到重庆,邀傅鹰夫妇去厦大任教。1939年起,傅鹰来到当

时设在长汀的厦门大学。翌年,张锦带着张存浩也来到厦门大学。1941年傅鹰担任了厦门

大学教务长和理学院院长。

正在这时,萨本栋病了。他很器重傅鹰,钦佩那渊博的学识和正直的为人,多次推荐傅

鹰接任厦门大学校长。国民党CC派头子陈立夫则特地来到厦门大学,亲自劝说傅鹰加入国

1

民党。傅鹰却借口外出招生,避而不见,弄得陈立夫白等几天,十分恼火。傅鹰倔强地说“如

果当校长一定要加入国民党,那我宁可不当校长!”

这么一来,傅鹰无法在厦门大学立足了,只好折回重庆大学。然而,重庆大学也暗无天

日。1944年,傅鹰在重庆动力油料厂任实验室主任,但是根本无法开展研究工作。因此,

傅鹰打算到美国去进行研究。于是他和张锦分别写信给他们的导师,探听有无机会。

不久,巴特尔来信,热情欢迎傅鹰夫妇去美。张锦经她的导师罗杰亚·当斯介绍给杜维

尼奥(195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应聘到康乃尔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4年底,

傅鹰夫妇把16岁的张存浩留在重庆朋友家中,把9岁的儿子傅本立留在天津亲友家中,变

卖了书籍和衣物作为旅费,乘飞机经印度赴美国。

傅鹰再度来到密执安大学,进行科学研究。这一时期他比第一次赴美求学时成熟多了,

经验丰富,接连发表了许多重要的论文,引起国际化学界的重视。傅鹰成了美国化学的知名

人士。与此同时,张锦在美国也发表了不少论文。1947年初,张锦转到密执安大学任教。

在美国工作期间,傅鹰始终怀念着苦难中的祖国。新中国成立后,傅鹰对中国大陆出现

的新政权寄予莫大的希望,动了回国的念头。可是,此时巴特尔教授透露想叫他担任研究所

主任的意思,这是一具有当吸引力的职位!有人劝他,“离美回国,就好比一颗饱满的种子

落进了贫瘠的土地”。傅鹰又与张锦商量,他们不顾别人的种种议论,毅然决定回国。

尽管傅鹰夫妇在1949年就产定回国,但是由于美国移民局的刁难,直到1950

文档评论(0)

137****5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