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最新文档).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戏

一南戏的产生与流传1.南戏的源流南戏:与北杂剧相对南戏,就是宋元时代流行在我国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民间俗称戏文,或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因起源于浙江温州(永嘉)地区,故又名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南戏是在宋杂剧脚色体系完备之后,在叙事性说唱文学高度成熟的基础上出现的。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南词叙录》)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扮演长篇故事,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兴艺术样式。

二南戏发展的四阶段(一)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民间歌舞的小戏。(二)南宋时代,南戏进入临安和其他城市,吸收各种艺术的养料,如宋杂剧、诸宫调、唱赚、大影戏等,发展成为大戏。今存《张协状元》就是这个阶段的南戏作品。

(三)元代初期到中期,南戏文与北杂剧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使得南戏又获得比较完美的提高。今存《宦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都是这个阶段的南戏作品。(四)元末明初,南戏更有了突出的发展,而北杂剧却出现了衰落的趋势。《琵琶记》和“荆、刘、拜、杀”等南戏名剧,相继出现。

三南戏的体制(见课本)一剧本结构:南戏由题目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正文包括开场和正戏两部分。二曲调格律。南戏的曲调的组织比较灵活自由,不象北曲杂剧那样有严格的规定。就戏曲所用曲调之音乐效果看,一般来说,南戏曲调舒缓柔和,杂剧曲调高亢劲切。

三唱念表演:戏各种脚色都能唱,且演唱方式多种多样:独唱、对唱、合唱、伴唱均可。南戏的念白包括散白和韵白两种。相对于北曲杂剧表演动作提示的称“科”而言,南戏的表演动作提示称“介”。

四、角色称谓:生、旦、净、外、贴、末、丑五、伴奏乐器。南戏的伴奏乐器以鼓、笛、拍板为主,北杂剧以弦索为主。

四、南戏作品概述现知最早著录南戏剧目的是《永乐大典目录》徐渭《南词叙录》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永乐大典为明永乐年间编成的类书。此书正本毁于明朝灭亡之时。嘉靖、隆庆间所录副本清咸丰以来散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大半付之一炬,剩余的几乎全被劫走。1920年,叶恭绰于伦敦一小古玩铺发现并购回其第13991卷,为嘉靖重写本,内收《小孙屠》、《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戏文三种。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反封建门弟观念的抗议书《宦门子弟错立身》。尚未成熟的公案戏《小孙屠》。

五元末四大南戏(明初四大传奇)

(一)《荆钗记》表现爱情主题,剧中主要人物王十朋及钱玉莲,不为富贵所引诱,历尽磨难而不变心,表现了忠于爱情、反抗邪恶的品格。人物·:王十朋钱玉莲孙汝权

(二)《白兔记》《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写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色人物:刘知远李三娘咬脐郎

(三)《拜月亭记》也称做《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此剧在四大南戏中成就最高。歌颂了坚贞爱情和崇高的友谊。人物:蒋世隆王瑞兰瑞莲

(四)《杀狗记》全名《杨德贤妇杀狗劝夫》,作者不详全剧意在宣扬礼教风化骨肉亲情人物孙华柳龙卿胡子传孙荣杨月贞

六、高明与《琵琶记》》

(一)生平与创作: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人称永嘉先生。诗文集《柔克斋集》

《琵琶记》的问世,标志着南戏由民间到文人创作的转折点,标志着南戏的成熟,对后来南戏诸腔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琵琶记》有“南戏之祖”的说法。

(二)、题材来源:是高明据长期在民间流传的早期南戏《赵贞女》改编而成。

高明将此题材改编成“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

(三)、创作动机宣扬封建道德,颂扬有贞有烈、全忠全孝通过“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喈”来宣扬三纲五常。因此剧中人物都被涂上了封建说教的色彩。如蔡公劝不愿进京应举的儿子说:“人生须忠孝两全,方是个丈夫……脱白挂绿,济世安民,这才是忠孝两全”,“古人云:幼而学,壮而行,怀宝迷邦,谓之不仁。”他认为养生送死、“披麻带孝谓之小孝”,而考取功名、报效朝廷方是大孝。

(四)《琵琶记》的思想和艺术1.人物原型与民间形象《琵琶记》中的蔡伯喈,即东汉著名学者、官拜左中郎将蔡邕。南宋初始有南戏《赵贞女蔡二郎》在民间广泛流传,剧中之蔡伯喈却成背亲弃妇之人,且为暴雷震死。

2、主要人物形象“美贞美孝”的赵五娘“又忠又孝”的蔡伯喈

孝妇:“再苦也要做个孝妇贤妻,将来名书青史”温顺,勤劳、善良、忍耐:“再苦也不冷落公婆”糟糠自咽代尝汤药祝发买葬包土筑坟

她的性格,体现了古代劳动妇女高尚品德,她的遭遇,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广大民众的苦难生活

蔡伯喈:受封建道德和

文档评论(0)

h177731688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