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

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宋词是词艺术的发展高峰。《中国文学史》指出:“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

文艺形式,而词则成为宋代最引人注目的文学样式。”同时,宋代唱词业十分发达,唱词表演和消费广泛存在

于茶馆、酒肆、勾栏瓦肆等商业性场所,职业唱词人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很广。

宋代文人词的发展既是一个“诗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雅化”的过程。宋代文人常将诗的创作规范嫁接

到词的创作之中,从而实现词的“诗化”。同时,又往往用作诗的话语体系来作词,从而实现词的“雅化”。不

过,这些文人词一般并不适合民间演唱,尤其不适合商业演出。就美学产业而言,一首词在市场上要获得听众

认可,必须反映主要目标受众——市民阶层的自身生活,体现市民阶层的情感需求和审美追求。一般文人词由

于不适合商业演出、不具商品属性,被排斥在美学产业之外,而不讲究措辞雅致和结构精妙,但贴近市民生活、

俚俗风趣、追求柔美听觉效果的词作反而能够在市场上广泛流行。不过,并非所有宋代文人皆抛弃了词本身“俗”

的底色,例如欧阳修、周邦彦等的一些词作。这些词作无论在创作时是否以商业演出为目的,从传播路径来看,

演唱这些词主要是唱词业的商业行为,因而这些词具有了商品属性。

(摘编自尚光一《美学产业视域中的宋代文学审美俗趣》)

材料二:根据综合排行榜,名列榜首的辛弃疾等十大词人存词数量名次居于10名之内的有4人,另柳永、

欧阳修的存词数量名次分别为第14位与第12位,与其最终名次(地位)基本接近。只有秦观、姜夔、李清照

3人的存词数量名次与其最终名次(地位)相距甚远。这表明,词人的地位、影响与其词作的数量虽然并不完

全成正比,但也有较大的关系。杰出的大词人,要求有相当的作品数量。存词过少,难以呈现丰富博大的艺术

境界,其历史地位就不可能太高。十大词人中,存词最少的李清照也有50余首,且多是“精品”佳作。进入

前30名的著名词人,只有陈与义、王安石存词少于李清照。从比例上看,在30位著名词人中,存词低于50

首的只占6.7%。似乎可以说,存词50首以上是成为著名词人的基本条件之一。由此可见,作品数量的多少与

作家地位的高低具有一定的正比关系。但并不能因此而倒过来推论:凡是词作数量多的词人其地位必然高。比

如赵长卿(339首)、吴潜(256首)、李曾伯(202首)等词人词作数量相当多,影响却相当小,地位甚低。

历代词选中甚至没有入选一首他们的词作。这样看来,艺术质量的高低是决定词人地位高低的先决条件。

与此相反,存词甚少(仅5首词)的范仲淹排名则居第37位,亦为“名家”。原因何在?我们初步认为这

1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1页

山西省三重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第2页

是一种“名作效应”。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曾受到歌阳修的注意和批评。王安石有名篇《桂枝香》,曾大

获苏轼的赞叹。陈与义有名词《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张炎和元好问都予以高度评价。名篇名作又经词

坛名公巨擘的品评,自然会造成“轰动”效应,并引起人们对其整个词作的重视。

在本世纪,李清照是仅次于苏轼的研究“热点”。而在古代,她并不是词评家注目的中心。平心而论,李

清照能成为本世纪词学研究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