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之

别了,“不列颠尼亚”

学习目标

1、复习新闻知识。

2、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3、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4、体会本文标题的新颖

重点难点

1、了解特写消息与一般消息的异同。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

2、品味本文庄重、含蓄的语言风格。

学习提示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消息,报道香港历经沧桑之后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的不懈追求。

《别了,“不列颜尼亚”》视角独特,抓住几个重要时刻,真实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画面。作品既有生动的现场感,又有厚重的历史感,阅读时要关注文中时间、场景的转换,重点把握将新闻事实和背景材料融为一体的写法。对作品中那些富有意味的细节,要反复品味,并思考其中体现的作者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举国欢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大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

据了解,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新闻报道中,本文是最出色的一篇新闻作品,曾经在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今天,我们就让这篇著名的《别了,“不列颠尼亚”》带领我们回到1997年6月30日至7月1日的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现场,一起来重新感受那激动人心的场面。

二、关于新闻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2、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比较固定,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在新闻中缺一不可。

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标明新闻内容,副标题补充、解释主标题内容。

导语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开头语,是处于新闻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主体部分用最精练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真实地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是对新闻事实的具体叙述。

背景主要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为烘托和表达新闻主题服务,是对新闻事实的补充。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3、新闻的特点

真:事实准确,内容真实。

短:简明扼要,篇幅短小。

快:报道及时,有时效性。

新:最新事实,内容新鲜。

强:思想性强,指导性强。

4、新闻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三、写作背景

《别了,“不列颠尼亚”》: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了报道并见证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事,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纷纷聚集香港,其阵容之大、人数之多,是世界新闻史上所罕见的。新华社的数位记者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录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实录性新闻佳作。

四、课文阅读

1、注音

旗(qí)帜(zhì)掩(yǎn)映(yìng)

瞩(zhǔ)目(mù)展(zhǎn)拓(tuò)

冉(rǎn)冉升起凝(níng)重(zhòng)

2、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段),导语部分。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标志着香港长达150多年的英国管治时期的终结。

第二部分(第2-10段),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述了中英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一系列仪式。

第三部分(第11段),结语。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对香港管治的开始与结束。

五、文本研读

第一部分(第1段),导语部分。

象征手法:本文导语部分不拘泥于传统导语的写法,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勾画了事件的轮廓,以具有标志性和象征意味的“米字旗”“‘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生动形象地宣告了英国管治的终结。

第二部分(第2-10段),主体部分。

第一场景(2-4段)。4时30分至4时40分,举行完末代港督离任的降旗仪式后,彭定康离开港督府。

第2段环境描写:点明当时的天气状况,用蒙蒙细雨渲染英国告别仪式的压抑灰暗的气氛。

第3段特别交代“日落余音”的号角声有何含意?

①“日落余音”是英国人在降旗仪式上演奏的一首乐曲。

②这里“日落余音”的乐曲名一语双关,既指号角声,也暗指“日不落帝国”的衰落。

第4段:如何理解“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这句话?

①作者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