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VIP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7-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本试题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

1.《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养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分对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未涉及要求废除严苛的法律,主见国君以德治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见法律的实施,不是强调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强调的是对法律执行者即执法者的素养对实施法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君子指的是执政者的素养,不是君子和小人之分,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化?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2.春秋时期成书的《国语》主要记载各国公卿之“语”,而战国时期的《战国策》则主要记载游士之“策”。这种变更表明编者

A.留意史书编写体例创新

B.推崇法家富国强兵之术

C.全面记录各国历史风貌

D.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国语》记载了各国公卿之“语”,侧重公卿的言论,《战国策》主要记载游士之“策”,主要是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见和言行策略,可以发觉这一时期由于士阶层的崛起,侧重点由公卿转向游士,体现了社会权力由贵族向士阶层转移,即社会权势的变动,这种变更表明编者对社会权势变动有所意识,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国语》和《战国策》都是国别体史书,编写体例并未变更;B选项错误,两部史书都不是法家思想著作,没有推崇富国强兵之术;C选项错误,两部史书主要记载的是“语”和“策”,不是各国的历史风貌,“全面”一词过于确定。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汉代皇帝授予使臣代表皇帝的“节”,也是国家的象征。张骞持“节”出访西域、苏武牧羊“卧起操持(节)节旄尽落”。两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不失,交还皇帝。两人事迹反映了

A.汉节的礼仪象征

B.对国家的坚守与忠贞

C.专制皇权的影响

D.汉人坚忍不拔的品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代表皇帝的‘节’,也是国家的象征……两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不失”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反映了两人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贞,故B正确;“节”代表皇帝,象征国家,不仅仅是礼仪象征,故A解除;材料没有反映皇权专制的信息,故C解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坚忍不拔的品行,而是强调两人对君主和国家守节的情操,故D解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两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不失”,学生应当结合所学学问从“节”代表皇帝、象征国家的角度入手,得出对国家忠贞的答案。

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成功”。这个“成功”指的是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汲取

C.儒家思想已失去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实质上是“外儒内法”,他所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统一、专制的体现,这又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成功,故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董仲舒的“独尊儒术”虽然是儒学确立其正统地位,但体现了法家思想的专制原则,材料不是强调法家思想是否是新儒学的核心问题,故A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董仲舒改造儒学过程中汲取了法家学说,但这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内容,故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其基本内容并未发生变更,没有失去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C选项错误。

5.董仲舒提出“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的改革措施,以此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这体现了董仲舒

A.将儒学思想发展为主流思想 B.认为改革受不良风气阻碍

C.主见民众一律同等接受教化 D.强调学校传播儒学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认为应当通过国家和地方学校的儒学教化,影响民众,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故答案为D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后,儒学思想渐渐确立主流地位,解除A项;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