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教材文言文翻译的几点变化.docx

刍议新教材文言文翻译的几点变化.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刍议新教材文言文翻译的几点变化

?

?

董海燕

【摘要】新教材的变化给老师们所带来的感悟,我相信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最明确的,要想在新课程下开展更有效的课堂教学,对教材的研读和感悟是第一步。只有品出了其中的内涵,悟出了其中的精髓,把握住了新课堂的脉搏,才是在变化中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新教材;文言文翻译;变化

G622A

根据教育部课标教材修订工作的安排,2016年9月起我市初中语文全面进入新修订教材实验。新教材和旧教材相比变化是非常明显的:第一,单元主题变化;第二,文章篇目变化达60%;第三,附录内容回归“九义”教材;第四,写作指导和实践要求更加具体;第五,综合性学习数量减少;第六,名著阅读量增大,计划性更强。除了以上显性的变化,还有一些隐性的变化,比如文言文注释也有一些改动,有些改动比以前合理、科学,但我认为有些还有待商榷。下面以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说说我的几点看法:

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之改进

新教材七年级下册收录了原本属于八年级上册的“短文两篇”之《陋室铭》和《爱莲说》。《陋室铭》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描写了陋室环境之幽雅,一直以来课下注释对这两句的翻译是“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而新教材改成了“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变绿了,草色映入眼帘,使屋舍变青了”。我认为新教材的这种翻译比旧教材好,大家都知道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并且译文的句式特点和风格都要和原文保持一致。比如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文言特殊句式(倒装句、被动句等)在译文中都要体现出来。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与原文很不相同的表达方式。作为考试,基本以直译为主,实在难直译时则采取意译的手段。在这个句子中,“上”是“长到”的意思,“绿”和“青”很明显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改动后的翻译遵循了直译原则,不仅字字有着落,而且译出了使动用法。但是旧教材却没有遵循直译原则,那种让人费解的翻译,竟然沿用了很多年。

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之疑惑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两句在新教材中的翻译是“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一直以来,旧教材的翻译是“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对比二者,区别有两点:“耳”和“劳形”的理解发生了变化。音乐是使用听觉的,是用耳朵听,不悦耳的乐曲就是噪音,从字面意思理解即是扰乱了耳朵,从深层意思理解世俗的音乐即代表世俗的尘世,所以擾乱的是心境了,但是按照直译原则,耳朵是不能解释成“心境”的,况且在任何字典和词典中都没有这种解释。同样,“劳形”中的“劳”很明显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形”指“形体”,即身体,并没有“神”或思想的解释。这一句的翻译直译出来人们都能理解,不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

综上,对于“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翻译,新教材没有遵循直译原则,使译文文字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因而我认为新教材这一处的解释不够合理。

三、“颠”和“酌”之“谜”

1.新教材七年级下册24课《河中石兽》中“沿河求之,不亦颠乎”的“颠”字,课下解释是“颠倒,错乱”,新教材的教学参考书把它解释为“荒唐”,而旧教材课下解释却又是通“癫”,疯狂。《汉语大词典》中对于“颠”的注解有11钟,其中有“颠倒;倒置”一解,却没有“错乱”的解释。王逸注:颠,倒也。还有一种解释是通“瘨(癫)”,疯狂。元代费唐臣的《贬黄州第一折》中有“不荒唐,不颠狂,折末云阳枭首高竿上”。《现代汉语词典》中“荒唐”的解释是(思想、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对“疯狂”的解释是“发疯,形容极其猖狂”。由此可见,“疯狂”应该是“荒唐”的一种表现,那么新教材教学参考书中“荒唐”的解释和旧教材的“疯狂”的解释倒有几分相近。下面我们再从文章内容分析:僧人没有推究事物的道理,没有考虑石头和沙子的特性,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讲学家是“笑”着说的,很显然这个“笑”有嘲笑的意味,在他看来石头的特点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点是又松又轻,石兽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所以应该在沙里找。顺流而下和“湮于沙上”这两个方位不是颠倒、相反的关系,所以解释成“颠倒”肯定是不合逻辑的,说他这种行为是“疯狂”应该是合理的。而“荒唐”一解在字典中并不存在,因此按照文言文翻译的直译原则,我认为这里的“颠”解释成通“癫”,意为“疯狂”更合理。

2.新教材增加了一篇传统的“新课文”《卖油翁》,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的课本中有这一篇,2001年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没有收录进去。《卖油翁》的“以我酌油知之”和“徐以杓酌油沥之”两

文档评论(0)

尹邦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尹邦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