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包身工解析精讲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第9课《包身工》。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示了包身工制度对工人身心的摧残,以及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残酷性。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包身工的来源和包身工制度;第二部分详细描述了包身工的恶劣生活和工作环境;第三部分揭示了包身工制度的本质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认识包身工制度对工人的摧残和剥削。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学生能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难点:对包身工制度本质和危害的深刻理解,批判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旧社会工人生活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人生活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内容解析: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了解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分析包身工制度的本质和危害。
4.描写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批判思维培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如下:
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
来源:农村贫困人口
生活环境:拥挤、脏乱、疾病
劳动条件:长时间劳动、高强度劳动、危险劳动
包身工制度的本质和危害
本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危害:身心摧残、人格侮辱、家庭破裂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1)概述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和劳动条件。
(2)分析包身工制度的本质和危害。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包身工制度的理解和看法。
2.答案:
(1)包身工的生活状况:农村贫困人口,生活环境拥挤、脏乱、疾病流行,劳动条件长时间、高强度、危险劳动。
(2)包身工制度的本质: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对工人进行身心摧残、人格侮辱、家庭破裂。
(3)个人观点:包身工制度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剥削制度,对工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劳动条件,关注工人的权益,努力消除类似的剥削制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包身工》,使学生了解了旧社会工人的悲惨生活,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调查了解当前工人的劳动条件和权益保障情况,对比包身工制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权益保障,提出自己的建议。
3.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工人权益保障的文章,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技巧,并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1.实物描写:课文通过对包身工生活环境的描写,如“狭窄的房间、臭气熏天、老鼠横行”,生动地展现了包身工的恶劣生活条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实物描写的方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生活环境和状况。
2.动作描写:课文通过对包身工劳动的描写,如“整天弯着腰劳作、背负沉重的货物、汗水浸透了衣服”,形象地揭示了包身工的辛苦和劳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动作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来表现其劳动的艰辛和疲惫。
3.心理描写:课文通过对包身工的心理描写,如“他们没有希望、没有未来、只有无尽的苦难”,深刻地反映了包身工的内心痛苦和绝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心理描写的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其内心的感受和情绪。
4.对比手法:课文通过对包身工和资本家的对比描写,如“包身工整日劳作,却只能得到微薄的报酬;资本家却享受着奢华的生活”,突显了包身工制度的剥削和不公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对比手法,通过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问题。
二、批判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批判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问题引导: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包身工制度会对工人造成如此大的伤害?”,“资本家为什么要剥削工人?”。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思维。
2.小组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讨论包身工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对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