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第1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背诵版)

伊子整理

孔丘

教育作用:庶、富、教(教育与经济关系);性相近,习相远也(教育与人的发展),人当终身不

断受教育、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教育目的: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学习是做官的途径)、

教学内容:文(六艺为主)行忠信(道德教育)两方面。六艺(诗书礼义乐春秋)。偏重人事、

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首倡)、启发诱导(最早)、学思行结合、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由

博返约。

道德教育:仁(准则)礼(规范)为核心内容。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等原则

和方法。

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教学相长;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传;温故知新。

孟轲

教育作用:理论基础——性善论(四端)、社会作用(治国治民不可缺少因素,得民心有效手

段)、对个人(求放心、存心养性)。

教育目的: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大丈夫的人格理想:高尚气节浩然之气(三不能)。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

求诸己的方法。

论教学:遵循发展人的内在能力(内省说)。深造自得、盈科而进、教亦多术、专心致志

等原则与方法。

荀况

教育作用:理论基础——性恶论(性伪之分)。作用在于-—--化性起伪(环境、教育、个

体努力共同作用)

教育目的:大儒为理想目标。以德才兼备、言行并重为标准。儒者三分(俗、雅、大儒)

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尤重礼乐。

教与学:学习过程为“闻见知(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虚壹而静)行“四环节。

师道观:尊师作为国家兴衰和法制存废的标志、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师云亦云)。

道家-反对人为与教条

教育作用:法自然(把得之于社会的影响逐渐损弃)

逍遥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自由主义思潮)

学习与求知:涤除玄览(抛弃任何成见)和虚而待物(包容兼取态度),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事物规律非理性能掌握,要用直觉和内心去体验),闻之疑始。

墨家——--—理想主义、务实态度、主动精神

教育作用:素丝说---人人都应该学习和接受教育(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教育目标:兼士。三条标准----博乎道术(知识技能)、辩乎言谈(思维论辩)、厚乎德行。

教育内容:以科技知识和思维训练(三表)为特色。三表-———有本之者(历史经验与知

识)、有原之者(据民众经历)、有用之者(实践中检验)

教育方法:主动、创造、实践(言必信行必果)、量力(首提)。实用主义色彩、

学记

教育作用与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社会政治作用),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明白(对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第1页

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第2页

人)

教育制度:学制--—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学年---——两段、五级、

九年。

学校管理:视学—-—开学祭祀,定期视察。考试---隔年一考,标准为:一年视离经辨志、

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返。

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豫时孙摩、启发诱导、长善救失。

师道观:师严--—-尊师。教师自我提高规律教学相长。

董仲舒

对贤良策:三大文教政策—独尊儒术、设立太学、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重选举,任

贤使能)。

论人性与教育作用:仁气(性)与贪气(情)。性非教化不成—--教育在于发展人性使人向

善。

教育对象:中民之性者。理论基础----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肖之性)

论德育:德教是立政之本、以三纲(基本准则)五常(道德观念)为核心内容。树重义轻利的

人一辈子理想,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必仁且智的修养原则与方法。

教学内容:六艺。尤重《春秋》

教学方法:强勉努力、专心致志、精思要旨。

王充—-鲜明的批判精神,强烈的学术民主精神

论人性:三因素-——正性(禀五常之气)、随性、遭性。

教育作用:对人—--强调胎教,教育定人性发展方向、改造人性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对改造社会——--知识的力量(仁义之力),隐效性。

教育目标:文吏、儒生、通人、文人(行政人才)和鸿儒(学术理论人才)。

教育内容:博通百家及从现实的自然世界语人类社会中获得知识。

论学习:知识来源--—-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学知与闻见)

学习过程—见闻为与快乐意(感性认知与理性考虑结合)

学习效果-—--效验(有效、有证

文档评论(0)

180****97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