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实验题目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第1页
精品文档,知识共享!
实验题目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根际体表等,其好氧、嗜
温,极易分离与培养。由于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快,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很强的抗逆能力,并
且对人畜无毒,不污染环境,因此已作为一种理想的生防菌广泛应用于多种植物病害的防治
且备受关注。本实验通过温度筛选法和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法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并针对其生
理生化特征进行纯化和鉴定及16SrDN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
二、实验原理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单个细胞0.7~0.8×2~3微米,着色均匀。无
荚膜,周生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阳性菌,芽孢0.6~0.9×1.0~1.5微米,椭圆倒柱状,
位于菌体中央或稍偏,芽孢形成后菌体不膨大。菌落表面粗糙不透明,污白色或微黄色,在
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常形成皱醭。需氧菌。可利用蛋白质、多种糖及淀粉,分解色氨酸形
成吲哚。在遗传学研究中应用广泛,对此菌的嘌呤核苷酸的合成途径与其调节机制研究较清
楚。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
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方法:
(1)温度筛选法: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芽孢,在孢子状态下稳定性好,能耐氧化;耐
挤压;耐高温,能长期耐60°C高温,在120°C温度下能存活20分钟,利用枯草芽孢杆菌
的这一特性,可利用高温水浴使不能产生芽孢的细菌失去活性,得到芽孢菌属,经过进一步
的分离及生理生化鉴定得到枯草芽孢杆菌。
(2)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法:枯草芽孢杆菌培养基的组分是由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
磷酸二氢钾、碳酸钙等5种原料构成,将5种原料作为枯草芽孢杆菌培养有影响的因素,通过
试验数理统计的直观和理论分析,对其配方进行优化,当培养基的配方为无水葡萄糖
3.50g/L、蛋白胨0.83g/L、酵母膏0.50g/L、磷酸二氢钾0.35g/L和碳酸钙0.25g/L,温度
(34±2)℃时,培养16h即可达到生长峰值。可利用此方法在培养16小时后分离枯草芽孢杆
菌。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试验主要进行接触酶,V-P反应,糖发酵产酸,水解淀粉,
柠檬酸盐利用,硝酸盐还原,厌氧生长。
三、实验材料和设备
1、培养基
(1)选择性培养基
酵母膏0.5克
蛋白胨0.83克
磷酸二氢钾0.35克
琼脂15克
蒸馏水1000毫升
无水葡萄糖3.5克
PH7.0-7.2
121℃灭菌20min后倒平板
实验题目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第1页
实验题目枯草芽孢杆菌的分离--第2页
精品文档,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调研报告).pdf
- 五六单元综合检测(试卷带答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pdf
-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必刷).pdf
- 环境监测质量监督程序.pdf
- 机械工程发展史简介.pdf
- 天翼云认证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核心知识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pdf
- 第13章电路初探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docx
- 第17课《盼》配套练习(基础+阅读)-部编版六年级上册.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带解析.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