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域下的融合.pdfVIP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域下的融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域下的融合--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域

下的融合

摘要在中华民族短暂而又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始终能看到马克

思主义的身影。马克思主义以其开放兼容的特质,与富含民族底蕴和历史积淀的

中国传统文化在东方的土壤中相遇融合、日渐茁壮,结出饱含中国特色的果实。

二者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更多可能,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实

现现代化的更多适配性选择。而二者的融合不是偶然或随意的糅合拼接,反而深

刻体现了二者内在共通,特别是在理论之下哲学内核的相连相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共性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孕育出的中华传统文化,凝聚着独有的民族智慧与坚韧

的民族品格,在悠远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赋予了中华儿女不朽的民

族精神。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的土壤中生根,旨在万千无产阶级、以致全人类的

自由与解放。虽然来自不同的土地,但二者追求皆为“人”。二者的融合不是偶

然,而是其哲学特性中注定的内在链接。

一、辩证共性下的融合

提及辩证法,哲学史上闪现过众多各异的思想火花。就其突出代表而言,

很难跳过马克思创造性地将唯物论与辩证法结合,在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形成

的唯物辩证法。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辨证的思想也早有显现。道家“阴阳五行”、

“相生相克”,与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对应一致;辩证法中揭示的普遍联系于

永恒发展,也不难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发现——老子在《道德经》中用顶真的文法

道出了万物的联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辩证法中矛盾的

观点正与老子提及的“福祸相依”一致;“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则是量变质

变规律的清晰体现。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域下的融合--第1页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域下的融合--第2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中国朴素辩证法以本体论这一共同哲学基础,在探

索世界解释世界的道路中,以不尽相同的方法、呈现形式,最终实现了辩证的殊

途同归。

二、“人民性”的融合

人民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不仅体现在人民至上的鲜明政治立场

中;也体现在高喊“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唯物史观中形成了群众史观。揭示

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而这这种特性与坚持正与传统

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展现的“民为邦本”相契合。一心一意为了人类自由解放、

高举无产阶级旗帜的马克思主义,“人民”是其理论的中心思想,活跃在页页书

稿上,贯穿在理论始终——既有像“人民历来就是······唯一判断

者”[1]在无产阶级的行动指南《共产党宣言》中出现;也有“历史活动是群众

的活动”在《神圣家族》中被提到;马克思始终将人民群众化为一把尺,视作

[2]

掌舵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此类的思想不难窥见,甚至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儒家的“仁政”思想中“民为贵”的表达正是呼应着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人民立场。

亦或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人本思想——“天地之大,黎元为先”、“天地间,人

为贵”、“国之所以为国者,以有民也”等等;又见汉代贾谊于《新论·大政上》

中提到的“民者,万事之本也”、《庄子·天运》中所写“应之以人事,顺之以

天理”、《史记·商君列传》中“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诸多为民至上的思想,

与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而奋斗的马克思主义跨越时空,完成了“异曲同工”的交

响乐。

三、知与行认知路径下的融合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哲学视角下,二者的本体论哲学共性,互通的

“人民性”的价值理念,使二者相遇的过程中,实现了相互促进和高效高速的融

合。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铸就并贯穿其

文档评论(0)

150****01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