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对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启示.docxVIP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对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启示.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对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启示

?

?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及其对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构想的重要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部分。改革开放走到今天,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城乡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也面临许多问题。回顾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的思想,对我们正确处理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城乡文化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试结合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的主要思想,探讨推进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

1.城乡融合的基本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就城乡统筹问题在某一著作中作过专门集中而系统性的论述,其城乡统筹思想的火花散见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论住宅问题》《资本论》等一系列经典著作中”。[1]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首先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融合”概念的基本含义。

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思想渊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所不同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他们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立足当时城乡发展的状况,批判地吸收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学者关于城乡关系和发展的观点,在肯定了城市的出现、城乡功能分离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进步性的基础上,天才地提出自己的城乡融合的思想。他们认为,城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僵硬的、一成不变的,未来社会绝不会固化城乡对立的二元结构,而是实现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城乡平等与协调,即城乡融合。所谓城乡融合,就是“结合城市和乡村生活方式的优点而避免二者的偏颇和缺点”。[2]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社会本体论的角度,指出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不是某些产业之间的融合,也不是社会某些领域之间的融合,而是指社会整体各子系统之间优势互补、协调统一的存在状态和发展态势,是社会整体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3]

2.城乡融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关系是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影响全局的环节。只要“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4]157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消灭城乡之间的对立,是社会统一的首要条件之一。”[5]57

马克思的总体思路是:“古代社会浑然一体、无城乡之间差别——私有制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加深而导致城乡之间的分离与对抗——废除私有制后,城乡之间由对立转为差别;随着社会主义迈向共产主义,人类逐步消灭这种差别,从而使城乡成为兼容两者之优势而又避免两者之缺陷的新的社会统一体。马克思关于城乡‘同一——对立——融合’的历史辩证法,既体现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目标的价值追求,也符合社会演进的历史规律。”[6]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之所以城乡会重新在更高级的形态上实现融合,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是农业发展和乡村摆脱愚昧落后状态的需要;其次是大工业发展和解决“城市病”的实际需要;再次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3.城乡融合的前提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走向城乡融合的基础前提。城乡二元分离和对立一方面是由于生产力发展不够高:“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它是进一步发展的障碍。”[7]消灭城乡对立,只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产的不断进步才能实现。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将为旧的分工的消灭、私有制的废除、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城乡关系也必将逐步由对立走向融合。

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的存在是城乡分离和对立的制度根源:“城乡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5]57阶级的存在就意味着一部分人对另外部分人的劳动和财富的剥削和占有,也就是主要生活在城市的剥削阶级利用其特殊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对大多数乡村的劳动者进行剥削和占有,使得城市越来越中心化,而农村则不断地边缘化。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城乡融合的社会条件。“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通过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这就是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4]423只有消灭私有制,农村社会生产力才能获得根本解放,城乡间剥削与被剥削,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才能获得根本改变,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

文档评论(0)

151****61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