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pdf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第1页

七飞向太空的航程

课文分析

《飞向太空的航程》是一则优秀的新闻报道。2003年10月15日,“神舟”

五号载着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人太空,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太空

航程,不仅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

国家,也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课文正是对这一重大题材的报道,既记

录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更着力揭示了几代航天人近半个世

纪的奋斗历程,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凸显了国人的喜悦和自豪之情。独特的

视角、翔实的材料、生动流畅的语言和充满自信的笔调,使此文成为众多相同题

材的报道中与众不同的一篇。

从结构看,本文是典范的导语——主体——结语式新闻结构。

导语部分(第1-第3自然段)点明这则新闻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

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

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

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人太空的国家”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又点明这则

新闻的价值所在。

主体部分(第4-第26自然段)主要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的飞天“航程”

——即从1958年毛泽东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至2002年“神舟”四号发

射成功的航天历史。

新闻的主体部分并没有承接导语继续叙述“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经过,而

是宕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历史的回题。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

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与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

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党中央以及国人对于此事

的关注,飞船上天后杨利伟的所见所感等,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

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

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此,目光不应只关注这样一些琐碎的场景,而是

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实现飞天梦的艰辛

奋斗过程。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所以使得事件本身更加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第1页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7.《飞向太空的航程》教参(含“练习与思考”)--第2页

凝重。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由导语部分引出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从1958年毛泽

东主席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说起,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直到

2002年“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近半个世纪以来的航天史。在这一部分中,

作者记述了几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

卫星!”的指示。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三是1970年中国成

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六是“神

舟”一号到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语部分(第27-第30自然段)是文章的结尾,回到导语部分的重点内容。

结语是新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用了一个过渡段回到了现实事件中,在描述和

评论中升华主题,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本文的表达技巧是:

对本则新闻的写作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典范而独具特色的新闻结构

1.标题一语双关

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新

文档评论(0)

189****9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