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殡葬服务的构建与展望.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互联网+殡葬服务”的构建与展望

?

??

?

?

?

?

?

?

?

???

?

?

?

?

?

一引言

互联网是20世纪最重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当前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的深度融合和跨界融合,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显著成就,网络不仅走入千家万户,而且我国网民数量居世界第一,已然成为网络大国。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伊始,就将“建设互联网强国”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国策,“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中国人民”成为目标。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国办函〔2016〕108号)等相关文件。民政部近年来也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推进互联网+殡葬服务,创新和优化殡葬服务供给,提供更多优质的殡葬公共服务产品[1]”。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网络强国”建设恰逢其时,正全面展开。随着社会的进步,殡葬领域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殡葬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发展理念的实现。因此,转变殡葬业发展方式势在必行,而“互联网+殡葬服务”就是一种殡葬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所以“互联网+殡葬服务”已经不是一个想不想、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一场必须有、必须干的实践。

二互联网殡葬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所谓“互联网+殡葬服务”,就是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思想的应用,升级传统殡葬业,提高效率,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最终克服传统殡葬业的种种弊端。当前,我国互联网殡葬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殡葬领域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传统服务管理模式,促进了服务创新供给,提升了殡葬管理水平。但总体上看,殡葬领域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滞后、运用互联网的观念和意识淡薄、高质量“互联网+殡葬服务”的精品“难产”、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碎片化孤岛化等问题还较为突出,亟待解决。

(一)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滞后

“互联网+殡葬服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政府管理与决策数据化,公共服务信息化,市场秩序规范化,群众需求便捷化,成为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驱动。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是前提、是基础。由于各种原因,目前从国家层面还没有形成完整、统一、开放的殡葬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数据标准需求缺乏统一规划

现有殡葬服务机构自行开发的信息系统,开发方式一般为殡葬服务机构向软件开发商提交业务需求说明书,软件开发商根据需求完成功能设计、开发,最后上线运行。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需求规划,各殡葬服务机构只根据自己业务需求独立定义数据要素,导致同样的数据要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殡葬信息系统中标准字段名、数据类型不一致,数据无法有效对接,给数据汇聚和大数据分析带来很大的难度。

2.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分散

信息化项目建设标准不统一,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各地区、各单位在各自建设信息系统的过程中,殡葬基础数据、共享数据、指标口径、交换接口、访问接口等不一致,使整个信息系统构架中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加工、利用等各部分间不能循环互动,系统中的信息无法有效共享,影响信息资源的广泛共享和开发利用。

3.数据标准管理框架尚需完善

目前部分省份数据积累已有相当的规模,但由于缺乏数据标准管理框架,导致元数据的管理未能真正纳入数据标准的管理流程。

(二)对“互联网+殡葬服务”建设的观念和意识淡薄

发展互联网殡葬,首先需要各级殡葬主管部门及相关参与主体认识到互联网改造传统殡葬业的可能性与必要性。然而当下一些殡葬主管部门和相关参与主体认为“互联网+殡葬”只是一种吸人眼球的炒作手段,是做表面文章、不务实,信息化工作可有可无,没有必要将其纳入议事日程;部分主管领导对“互联网+”的概念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主流价值取向上,甚至还停留在一些概念上,未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需要出发,运用战略的眼光,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对“互联网+殡葬服务”的认识不深、重视不够、观念和意识淡薄,导致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三)高质量“互联网+殡葬服务”的精品“难产”

当前,大部分各级民政部门开始重视殡葬信息化建设工作,殡葬信息化建设工作正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像从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了“处女”地,搭建起基本框架,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现有的殡葬服务

文档评论(0)

132****1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