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之层面与视角.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词鉴赏之层面与视角--第1页

古诗词鉴赏之层面与视角

古诗词鉴赏,不但赏其意象,尚要赏其别具一格的诗词思维,更需玩味其典故、品味其

意境,作品更有结构之美,含蓄之妙。如此种种,仅仅从中学生欣赏的角度和层面,梳理若

干线索,归纳数条欣赏逻辑和视角。

一、涵咏“意象”。

从形象出发,鉴赏古典诗词,应该充分考虑到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中国古典诗词主要

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

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

主观的情感形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

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

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

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比如2002年高考的古诗鉴赏题,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

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

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

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

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

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

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

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

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二、端详“细节”。

中国古典诗词一般篇幅短小精悍,这样就不象叙事性作品那样有过多的细节描写。但是,

即使是短小的篇章哪怕是抒情小品,也同样不能忽视了其中的细节描写。这一点特别需要加

古诗词鉴赏之层面与视角--第1页

古诗词鉴赏之层面与视角--第2页

以注意。

艺术的特质在于它的形象性,而鲜明的形象和细节描写是分不开的。常言道:一滴水能

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窥一斑而见“全豹”;文学作品中真实生

动的细节描写,也能获得这种“见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可一概排除。当然,艺术描写的手

法是多种多样的,就诗歌来说,诸如比喻、夸张、景物烘托、气氛渲染等等,都是成功的艺

术手法,而运用活生生的细节,集中、凝炼、鲜明、生动地体现神韵,自有其奇妙的艺术功

效。

一首小诗,以细节为中心组成全篇,往往能显得凝炼、集中、韵味无穷。像暴露杨贵妃

贪食荔枝的腐化生活,史书有详细地记载(见《新唐书·杨贵妃传》,李肇《国史补》“杨贵

妃好荔枝”条),苏东坡也以较长篇幅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见《荔枝叹》),而在杜牧的笔

下,仅凝结成四句小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

荔枝来。”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

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

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为是为

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

文档评论(0)

156****278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